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235.46亿元 实现2019年来正常年份首次正增长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翻开2024年潮州的工业经济答卷,一个个数据振奋人心——
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5.46亿元,同比增长3.2%,较2023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实现2019年以来正常年份的首次正增长;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全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
一个个亮眼数据,是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佐证。透过“成绩单”,感受潮州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强劲脉搏,见证着我市抓项目、抓产业、抓改革、抓转型取得的累累硕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焕发新生机。
加大培育力度
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广东美士达药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士达)生产车间,全自动高速印刷机、铝箔印刷涂布机、多功能高速制袋机等生产设备高效运转,机器轰鸣声交织成奋进的旋律。据介绍,该公司积极打造10万级净化车间,严格遵循GMP规范组织生产,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先后获得“广东省药品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美士达取得的一项项荣誉,是潮州传统产业向新向优的一个生动缩影。
广东美士达药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来源:潮安融媒
潮州拥有陶瓷、服装、食品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卫生洁具、婚纱礼服生产采购基地和盐焗鸡销售基地,构筑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底。
如何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强做优?潮州聚焦产业提质,加大培育力度,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潮安区、饶平县相继入选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名单;
——推动潮安区陶瓷产业列入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
2024潮安智能卫浴产业大会在潮安区卫浴陶瓷品牌馆开幕。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宏文 摄
——举办智能卫浴产业大会、第二届中国广东(潮州)特色食品产业大会、潮州工夫茶大会,擦亮传统产业招牌,开拓产业市场……
传统产业“生新枝”,新兴产业“生强枝”。潮州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培养发展机遇期,加大新型储能产业培育力度,跑好新兴产业新赛道。
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潮州更是把产业作为根本突破,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巩固提升蜜饯凉果、凤凰单丛茶、盐焗鸡等传统特色食品,加快布局预制菜、保健营养食品等新赛道。促成饶平县正玉窑(龙窑)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工业遗产,目前我市共有省工业遗产4个,数量居全省第二。
工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潮州落实“现有入库项目保一批、现已开工项目进一批、工业招商项目增一批、筛查漏统工业项目补一批”工作措施,工业投资企稳向好,同比增长1.8%,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积蓄强大动能。落实国家、省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部署,1-12月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全省排名第2位。累计举办6场专题宣讲活动,向近400家企业宣传解读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统筹用好省技改、央行设备更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我市共有4个项目列入工信部反馈的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审核通过清单。
潮安经济开发区。
格局再塑,拓宽发展空间,能够稳步爬坡,可以轻盈奔跑。
潮州高标准建设总面积27.05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全面推动我市主平台建设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加压提速,推动2024年主平台考核争先进位,主平台实现引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00个,打好打赢主平台工作“翻身仗”。同时,积极推动潮州市湘桥区产业园、潮州市潮安区产业园、潮州市饶平县产业园申报省级产业园。
厚植兴业沃土
提升服务新高度
企业是工业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工业兴。如何为企业“强筋健骨”,潮州频频亮招。
“梯度培育”助力企业“梯度成长”。潮州树立扶持“优大强”鲜明导向,成功遴选52家“优大强”企业。研究形成扶持“优大强”企业一揽子政策汇编、工作措施汇编,加快构建“1+N”政策扶持体系。
在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行动中,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推荐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目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9家,位居全省第14名。打好“小升规”攻坚战,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家。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潮州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170家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潮安区“卫生陶瓷产业数字化建设项目”已推动3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标杆案例企业、展厅打造基本完成,平台及应用研发工作持续进行。
图为广东翔鹭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东(中)向记者介绍企业生产研发情况。来源:潮湃新闻
全市现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市首位。中潮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基地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地方推进工业设计赋能中小企业典型做法案例名单,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推动广东翔鹭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评我市首个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精准助企纾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潮州充分利用潮商·市长“面对面”、挂钩联系“优大强”企业、骨干工业企业服务交流群等助企机制,用好工业企业用地“敞开申报”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重点企业稳产增效、优质企业提能升级。
“稳”的基调会持续,“进”的态势更积极。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上下将坚定不移大抓工业产业,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细化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抓好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产业空间、优质企业和工业投资“五个倍增”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真抓实干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提速、提质、提效、提档,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开创高质量制造强市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