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东新区文联协办
耕耘更知韶华贵
■河源江东新区古竹水运小学 钟湉
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之前,我从未想过要从事这个职业。但自从我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就再没考虑过其他的工作。
老师的工作是简单的,工作对象仅限于学生。老师的工作也是复杂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因材施教。我就曾遇过一个寡二少双的男孩子。
那是我执教的第三个年头。开学第一课,我一站上讲台,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都落在我身上。在人群中扫视一番后,我马上发现了一个“胆大包天”的男孩子。他,居然在嚼口香糖!我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念一想,又强忍着怒火,故作镇定地指着垃圾桶对他说:“垃圾桶在那儿,把课堂上不该出现的东西扔了!”他照做了,可脸上并没有一丝羞愧。我心想:好家伙!又是个难伺候的主儿!他后来的表现确实印证了我这个想法。
每次做课堂作业,他总能比别的同学“慢三拍”。当大部分同学都已“驰骋疆场”时,他还未准备好“战袍”,着实令我“哭骂不得”。找他来办公室问话,他脸上永远是一副“我很酷”的表情。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以摇头或点头的方式来回应。此举令我始料未及,工作一时难以展开。
课堂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说,给他时间补交,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这可彻底激怒了我。一天下午,在取得他的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我在放学后把他留在了教室。表面看是要他完成“过期”任务,实则是想让他长个教训:想按时回家,就必须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这一次他倒是乖乖写好回家了。我心想:此法可行!
本以为经过那天的“留学”体验,他至少能在写作业这方面乖一阵子,谁料还是老样子。于是,我在一个继续被他作业敷衍的下午,再一次把他“困”在了教室。这一次,他的不满意和不耐烦全写在了脸上。需要他订正的地方有好几处,可他每订正一处,就把本子往我桌上一摆,那神情,可谓“牛气冲天”。我也不跟他急,一次又一次地指出本子上尚待他订正的地方。最后,我看他越来越没有耐心,没有效率,便提出让他上讲台,到我身边来写。谁知,他竟摇了摇头,表示拒绝。我再次要求,他再次拒绝,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心想:天啊!怎么会有这样桀骜不驯的学生?这性格,会不会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关?想到这,我便去找班主任了解情况。这才得知,他的妈妈刚生下小妹妹不久,现还在哺乳期,无暇顾及他的学习生活。他的爸爸也表示:拿他没办法。
亲生父母都说没办法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在向家人倾诉这一烦恼时,家人劝我说:连他的父母都放弃他了,你还能怎么办?别自讨苦吃了。就这样,我无奈了几日。直到有一天,我在浏览网页时,无意间看到一则“父母欲生二胎,询问老大意见”的新闻,我心中一震,心想:终于有了突破口。
现在的小孩一出生,便是爸妈的“掌中宝”,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夸张。“二娃”的出现,无疑对“老大”的地位造成了“威胁”。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与孩子沟通好,很可能会造成他的心理不平衡、不自信,更有甚者,会怨恨自己的弟妹,认为他分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如果没有及时安抚、管理好孩子们的情绪,那对两个孩子的影响或许会伴随一生。想到这,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于是,我马上给这位男生的家长打电话,约了他们来校面谈。
在说出我的疑虑后,他的妈妈恍然大悟:“这孩子!还真是……让老师费心了!”说完,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我感到一股不可言喻的暖流从手心流向心房,心中亦如释重负。
后来,这位男生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是学习态度却有了空前的转变,脸上也出现了羞涩的笑容。我猜,是他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这棵“虫害苗”,相信假以时日,他亦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今年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九年,但我依然如初入校园的新人一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渴望在这片教学的田野上汲汲耕耘,不负韶华,不忘初心。
驻 足
■河源江东新区临江中学八(1)班 彭晓玲
人间有万般美好,处处皆美景,而有些美景无需长途跋涉,只需驻足静赏。
放学后,我打算去公园走走。正值秋天,千鸟南飞,落叶纷纷。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我望望四周,这里我再熟悉不过,一群南飞的大雁映入眼帘,我又想到小学课文里的“人字队”和“一字队”,这时得到了验证,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走在路上,风徐徐吹,拂着脸颊,去掉了那最后一丝夏末的燥热。我停下脚步,坐在街旁的椅子上,一眼望去,天呐!我在心里大声惊叫,怎么在这个季节里,花池里的花还是那般漂亮,那般芬芳,于是想到了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虽此时不是暮春,但意境依旧合适。不知不觉我便来到了树林区,走在其中,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有的叶早已染黄凋零,有的只渲染一半,有的还绿意盎然。香樟树叶落了满地,第一感觉是凄凉,想到一句诗“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尽显惆怅与悲凉。而后,脑海又浮现出另一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仿佛能看到刘禹锡写下这首诗时的豪迈与激昂。我想秋天或许是不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你看,这里的美景给人带来无尽的视觉享受,给人以宁静与和谐。
我喜欢秋天,它没有春天开季的丝丝冰冷,没有夏天的烈日炎炎,也没有冬天的干燥寒冷,我回过神来,静静地用心描绘着。
夕阳西下,朵朵云染上最美的颜色,火红的太阳倾泻出最后的能量,泼洒在大地上,穿过树叶,洒下一地斑驳,仿佛为大地加上了一层滤镜,温馨且耀眼。很快,太阳躲在大山后面,探出脑袋,为云镀上一层金边,我发现了从未看到的火烧云。河面泛起圈圈涟漪,缓缓地向四周散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园里的人络绎不绝,有大人牵着小孩,有儿女搀扶着父母,这一幕仿佛时空交汇,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很快,夜幕渐渐拉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渐渐与行人融为一体。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也可以试着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慢煮生活,你会收获更多情趣;驻足,你会看到更多的风景。
老 家
■河源江东新区园区小学 陈小媚
我的老家是在偏远小镇上的一个小村庄,门前有溪,稻田一片,屋后是山,鸟儿鸣,柿子红。奶奶去世后,我随父母定居市区,我们与老家渐行渐远,一时之间,不知以何种借口再次踏入这片故土。但如同风筝,无论飞多远,线总被紧紧牵着,以至于时常梦回老家,颇为感触。对于老家,情感是丰富而又复杂的。
小溪、大榕树、稻田、瓜果、萤火虫、蛙鸣……关于老家,是童年,是回忆,更是记忆。门前的小溪,从前清澈无比,低头细看,石头缝隙,鱼虾嬉戏,我们蹑手蹑脚捕捉,能够快活一整个下午。犹记每年暑假,屋子那棵俏挺的梨子树总是挂满黄澄澄的梨子,可把我们这些小孩儿乐坏了,我们如猴子般灵活地爬上爬下,每天摘着吃。为了追求新鲜,我们果断带上削果刀,倚靠枝头,现摘现吃,悠哉游哉。除了梨子树,老房子后面还有三华李,池塘边上还有酸酸的黄皮,山上还会有杨梅、稔子、桃子、金桔……
夏天的晚上,更是有趣极了,大叔大爷敞开肚皮乘凉,奶奶们围在一起,摇着蒲扇。他们东家长西家短,我们这些小孩子追着萤火虫,和着月光和蛙鸣,留下欢声笑语……真傻啊,小时候竟然盼望着长大,现在却再也回不去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前几年,二伯退休之后,花了大半积蓄在老家建了个房子,家具齐全,但少有居住。不知从何时起,翻新老家房子的越来越多,但人却越来越少。曾经满满当当的村庄,现如今都是老人居多。老家承载了我十二年的美好时光,原本熟悉的老家,久别再回,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村里的人也老了,记忆里应当是叔叔婶婶年纪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竟然已经两鬓斑白,一时唏嘘不已。迎面走来的小孩,全然不认识。曾经熟悉的老家,变成回不去的故土,但却怎么也忘不掉。
这几年,时常和老母亲说起,我们回老家种些果树,一年四季的水果都种上。母亲每每打趣道:“别惹得偷果子的人摔断腿。”醉翁之意不在酒,果树是其次,实意是想和老家有更多牵绊,在每一个季节瓜果飘香之时,和姐姐小侄们来一句——“走!我们回家摘果子”,一解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