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光为序启新程,策马扬鞭再奋蹄。近日,在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东源县迅速召开全县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正式吹响产业建设“大会战”行动号、奋进号、冲锋号,动员全县上下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建链强链”行动,掀起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的新热潮,着力构建起东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为加快河源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东源力量。
思路、目标已经明确,如何乘胜追击、乘势而上?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东源全县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面解读了《东源县2025年产业建设“大会战”工作方案》,确定工作思路,明确今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全县上下用行动诠释忠诚,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担当。
工作目标:
先进材料产业 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不仅吹响了产业建设“大会战”行动号、奋进号、冲锋号,更为各县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年伊始,华谊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该公司位于河源东源产业园区,主要研发、生产合成特种材料,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和华为,是比亚迪的一级供应商。
东源县提出,今年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招商、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重点建好补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五条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7%以上。
东源县委主要领导为组建的产业、服务、创新、人才与资金5个链长授旗。
产业“大提效”。在工业方面,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10家,开展新一轮设备升级改造企业15家,力争先进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分别达17亿元、15亿元。在农业方面,推动板栗、丝苗米、茶叶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力争带动年产值分别超3.4亿元、5.88亿元和12亿元。在文旅方面,创建2至3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动乡村酒店、民宿产业向特色化、精品化和集群化发展,打造“东源美宿”品牌。
东源新材料产业园。今年,东源力争实现先进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平台“大提级”。抓好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园等3.2平方公里纳入省级产业园,全力创建省级先进材料产业专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河源东源产业园区三期启动区场地平整1200亩,推动“商改工”地块项目动工建设,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亩以上。
招商“大提能”。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以上,其中5亿元至10亿元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高效推动项目落地转化,推动2024年及之前签约项目供地率达到100%,2025年签约项目供地率达到25%;2023年及之前开工项目在今年竣工投产率、2024年及之前竣工项目在今年投产率达到100%;2024年开工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50%,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企业“大提质”。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强筋动骨”行动,推动2024年之前投产项目上规率达35%,力争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群众在网上申办事项。今年,东源将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涉企服务事项进驻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环境“大提升”。坚持做到“硬环境”和“软环境”双向发力,着力完善园区“衣食住行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实效,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吸引力。依托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涉企服务事项进驻该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涉企服务入口,建设企业综合服务线上专区,推动企业办事的应用、网站、移动端等向专区整合,为涉企业务在线协同联动、集成办理提供支撑。
思路措施:
全面实施“建链强链”行动 建强产业发展“五大链条”
目标已明确,落实是关键。东源提出,今年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产业为“擎”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落实全市产业建设“大会战”部署要求,全面实施“建链强链”行动,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建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5%以上,全力完成年度经济目标任务。
河源东源产业园区是东源今后产业“大会战”的主战场与主阵地。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抓聚焦,在补齐“产业链”上下足功夫。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以富马、晟源永磁、铭镭激光等企业为“链主”,进一步延链补链、集群发展,确保全年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2亿元。
二是坚持抓平台,在补齐“创新链”上下足功夫。建强“产业平台”,深入抓好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持续推进河源东源产业园区三期启动区建设、“商改工”等,力争今年完成场地平整1100亩以上。提质“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以上。
三是坚持抓招商,在补齐“服务链”上下足功夫。用好产业投资母基金,探索实施基金招商模式,打好资本招商、链式招商、乡情招商等“组合拳”。认真落实“首席服务员”和“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强化项目跟踪问效。
四是坚持抓配套,在补齐“人才链”上下足功夫。树牢“产业因人才而兴”理念,加快推进园区综合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园区与医疗机构合作联动,破解园区职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升职工归属感。优化人才政策,深化招才引智行动,建立健全企业科技特派员机制,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五是坚持抓环境,在补齐“资金链”上下足功夫。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全面推进推动项目建设新模式,破解入园企业用地、用能等问题。认真落实市“金融十举措”,推广新型融资模式,提升企业金融获得率。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在技术改造、扩大产能等方面的投入。
目前,东源县成立了推动产业建设“大会战”工作专班,建立了“链长制”机制,组建产业、服务、创新、人才、资金等5个链长,主要负责打破部门壁垒、及时把握产业链的断点、堵点和难点,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推动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加快建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着力构建起东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