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蛇启新程,岁序处处春。2月7日上午,海珠区在广交会堂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更好支撑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将海珠区打造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引擎、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新示范。区委书记蔡澍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毛松柏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世泽、区政协主席温志文出席。
蔡澍指出,2025年,海珠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全力以赴推动海珠高质量发展,一如既往践行好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
蔡澍强调,要拓优势,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扬起“数智产业看海珠”的风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提升琶洲算法大赛的国际范和时代感,新引育大模型项目超10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培育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200亿级数字文娱等产业新集群。厚植“传统产业谋新篇”的沃土,打造服装纺织产业全国赋能中心,建设环湿地创芯价值圈、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做好“会展+招商”“会展+科技”文章,推动展会场次和规模再创新高。勇立“未来产业抢先机”的潮头,建设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筹建南海心沙低空经济岛。谋划好合成生物、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推动琶洲实验室脑机接口等新成果落地。
要强支撑,锻造创新发展硬实力。瞄准科创最前沿,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开拓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康鹭片区等改造,全力贯通新中轴海珠段,抓好全域规划建设治理,强化空间规划与产业谋划衔接互促,建设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保育园”。抓实项目强引擎,强化投资牵引和价值招商,提升楼宇经济能级,推动10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封顶、5个项目竣工运营;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重点招商项目超180个,打造更多“根”总部企业。
要谋共赢,升腾产业生态新活力。推动“海珠合伙人”底层逻辑从“涉企服务提供者”到“产业生态运营者”,健全国企跟投长投机制,做优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提升“青春合伙人”品牌影响力,推动人才向产业、科技、项目、平台四方面集聚。推动龙头平台功能从“产业灯塔”到“生态基座”,立足创新、产业、生态三位一体推进龙头新业务板块和上下游链条企业导入,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希望各龙头企业将更多的研发机构、核心团队、业务板块向海珠集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不断提升显示度和生态圈,实现“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推动市场主体成长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强化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希望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卡位入链,通过融入龙头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达成更多合作项目。
毛松柏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把握产业这个根本,全面落实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向高攀、向前行、向新进,实现由内到外、由量到质的全方位跃升,致力于将海珠打造成为数智经济勇立潮头的前沿阵地、创新创造最具活力的智慧沃土、企业发展前景无限的理想家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发展高地。
毛松柏指出,要紧密衔接市“12218”产业体系,找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跃升赛道,聚焦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靶向发力,突出“AI+”引领作用,扩大“数字+”产业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步伐,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有力提升产业“含智量”“含新量”“含金量”,构建根深叶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推动产业空间扩容提质,强化五大片区联动发展,加快琶洲试验区建设,持续丰富新质生产力创先区内涵;加力新中轴线改造,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客厅品质;加强西部文商旅融合,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加速环湿地价值圈挖潜,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加大后航道创新带布局,擦亮服务型制造名片,形成多极支撑、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打造吸聚产业的“金名片”“金梧桐”。
要厚植发展环境肥沃土壤,用好用足一揽子增量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加快“海珠合伙人”品牌向“产业生态运营者”的迭代升级,让每位创业者、企业家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发挥好大院大所大学资源优势,引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形成“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企业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的发展格局。
会上播放了海珠区产业体系建设成效及展望的宣传片、竣工投产项目展示及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短片,举办重点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区属部门和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企业代表发言,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各自领域中争第一、创唯一。
会议同步进行网络图文直播。市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同志,区法院、区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区属各部门、各街道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商协会驻穗机构代表、企业经营者代表、科技教育界人士代表、科研院所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