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妇联+”多元调解服务模式,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融入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婚姻家庭调适能力,源城区妇联全力打造以“最美家事解铃人”为主题的源城区“家事调解帮帮团”工作品牌。
整合专业力量 凝聚解纷合力
近期,源城区妇联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区司法局组建“家事调解帮帮团”,派出法官、检察官、民警和律师等业务骨干组团下沉基层,本着“排查一个、化解一个”原则,联合化解婚姻家庭“疑难杂症”问题。帮帮团成员“帮”基层妇联梳理复盘一年以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疑难杂症”,把握矛盾焦点;“帮”辖区内妇女儿童“急难愁盼”家事问题答疑解惑,交流探讨离婚诉讼、抚养费纠纷、家暴问题、夫妻财产分配等典型案例,并从家暴告诫书、人身保护令、起诉离婚等方面普法释法,为基层妇联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指明方向,受到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巡回“家事调解帮帮团”共组织召开民生座谈会7次,收集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意见建议66条,参与人数约130人。
精准巧用“法宝”,维护“她”权益
源城区妇联系统在近期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中,发现源西街道某社区居住的小美(化名)多次遭受丈夫的家暴。小美均未报警,未留下证据,但两个孩子都知道。她已经身心俱疲,无心工作,希望离婚,早日结束这段婚姻。在无法协议离婚下,小美向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求助。源西街道妇联获知后,向“家事调解帮帮团”寻求调解指导。
帮帮团“反家暴”有“妙招”:在双方无法协议离婚的情况下,建议起诉离婚。平时注意收集感情破裂的证据,比如证人证言(邻居、家人等)、家暴告诫书、病例证明、出轨证据等。对于家暴问题不要忍,要积极寻求帮助,遭遇家暴及时报警,公安机关会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告诫书会明确载明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事实陈述以及禁止加害人实施家暴等内容,从而对加害人形成一定的法律威慑力。同时家暴告诫书在离婚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帮助法院认定家庭暴力事实,进而对离婚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影响。
妇联工作人员在关心帮助小美的同时,对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普法宣传,一味的忍让换不来家庭的真正宁静和谐。在遭受家暴行为时,应当“零容忍”态度及时报警,可以运用“家暴告诫书”和“人身保护令”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源南镇某村的小娜(化名)到妇联寻求帮助,其与丈夫今年某月在民政部门提交了离婚申请书,冷静期已过未办离婚手续,协商离婚失效;经咨询有关律师得知起诉离婚需一定时间,妇联工作人员多方协调男方均无法探视小孩,她心情着急,迫切希望尽快结束这段婚姻关系和明确对小孩的探视权。
帮帮团为“探视子女”送“法宝”: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婚姻家庭矛盾是长时间内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解决矛盾纠纷是需要时间的,起诉离婚有相应的法律程序,这也是为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子女的探视权是作为父母的基本权利,作为抚养方应做好配合工作,小娜可以在起诉状中将探视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提出,若抚养方拒绝让母亲探视小孩,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届时法院会给予支持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其工作。
妇联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安抚妇女情绪,缓和双方紧张关系,并告知司法局在村居设有常驻律师顾问和联系方式,妇女可以就具体法律细则和事项进行咨询解疑。
高埔岗街道一对夫妻因感情不和矛盾频发导致离婚,并产生孩子抚养费争议以及财产分割纠纷。对此,帮帮团调解处理的建议是先做双方思想工作,用柔和的方式化解,法理与情理结合,耐心调解促使双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进而在街道协商下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费达成共识,温和化解矛盾纠纷。
“家事调解帮帮团”现场座谈
“家事调解帮帮团”凝聚了妇联、法院、司法、公安和检察等多方力量,以家事纠纷化解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重点,为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问题探寻最优解,有效提升了基层妇联的家事调解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同时在全区内营造出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下一步,区妇联将继续携手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贡献巾帼力量,推动平安源城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