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典型县建设,是东源2024年的“头号工程”“核心工作”,而乡镇是“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与主战场。今年以来,东源县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确立了“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一政治保证,锚定一个核心工作(典型县建设),开展‘七大行动’,聚力‘七大攻坚突破’”的“1177”具体安排,全县上下汇聚起奋力推进典型县建设、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的磅礴力量,“百千万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亮点纷呈。为全面总结、展示东源县各乡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创新措施与亮点成效,特此推出“聚焦典型县建设 奋力当好主力军”东源县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之乡镇巡礼,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东源县仙塘镇坚决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以及县委“1177”具体安排,紧扣“四区一中心”发展思路和“城区镇”定位,以推动“百千万工程”为主线,以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和美乡村、典型村培育作为发力点,大力发展城郊经济新业态,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11月底,仙塘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3.64亿元,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拓宽发展思路 做活做旺郊野经济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仙塘镇糖巢创客社区的嫑艺术空间内,都有不少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吃烧烤、饮啤酒、看展演……让乡村有了热闹夜生活,多了年轻人的身影。
糖巢创客社区的嫑艺术空间,集咖啡、展览、餐饮、音乐于一体,给河源文艺青年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交和创业平台。资料图片
糖巢创客社区是河源首个创客社区,建设近一年来,已成功吸引了16个创新项目入驻,涵盖电商、文创、美食等多元业态。糖巢叁号鸟巢、东江岸线小道等成为热门拍照打卡网红点,在嫑艺术空间看展、听歌、团建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休闲选择。
糖巢创客社区是仙塘镇立足资源禀赋发展郊野经济的生动实践之一。
仙塘镇毗邻河源市区、东源县城,是典型的城郊小镇。近年来,仙塘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融合当地丰富的生态、文化、农业、旅游等资源要素,努力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寻求机遇,在龙利村、红光村、观塘村等地建设打造“渔江营火”“古村新巢”“校园青创”“乡野寻趣”4个郊野经济新业态,培育和引进江畔小院、隐营地、贝拉小镇等城郊休闲项目,抢抓城郊游经济、周末经济、露营经济、民宿经济等红利,着力推动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仙塘镇观塘村的东江小寨成为开展团建、研学与亲子活动的热门地。
糖巢创客社区位于仙塘镇红光村和仙塘村交界区域,为原仙塘镇政府旧址,也是镇里的“老圩镇”。由于原镇政府和市场搬迁,“老圩镇”集贸中心的功能逐渐失去,成为日常休闲的单一场所。“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源县引入专业运营力量,打造乡村文化创意园区——糖巢创客社区,并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提供产业帮扶资金和低息贷款等措施,留住青年创客,发展多元业态,进而带动镇村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糖巢创客社区成功吸引了16个创新项目入驻,预计每年可带动3000万元旅游消费收入。
除了糖巢创客社区外,紧靠东源县城中心的仙塘镇龙利村重点打造了隐营地、贝拉小镇等消费空间,与县城的万达广场商圈、“五馆一宫”形成文体消费链条,围绕“夜味、夜赏、夜玩”等夜生活形态,解锁“渔江营火”夜经济。周末天气晴好时,贝拉小镇总能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打卡,他们坐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听乐队演唱、品特色美食,享受休闲舒适的闲暇时光。“这里就像儿童的乐园,孩子来了开心得不得了。这里玩玩那里跑跑,大人也不怕无聊,好吃的东西可多了。”市民李蕙仲说,贝拉小镇离市区车程仅15分钟,现在已成为她周末遛娃的首选之地。
仙塘镇龙利村的贝拉小镇成为儿童游玩的乐园
仙塘镇红光村充分利用南园古村百年古村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筹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落户。如今,漫步南园古村,不仅能游览古炮楼遗址、南园大夫第等充满历史沉淀的古建筑,更能体验新式茶馆、咖啡店、汉服店等年轻多样的商业形态。观塘村在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带动下,域内刮起“露营风”,村内开发建设的东江画廊壹号驿站不仅有平坦的草坪供游客搭建帐篷,还在周边配备了秋千、长椅、特色标牌等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露营体验。
据悉,今年以来,仙塘镇开发的9个郊野经济新业态项目,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50万人次。
打造文化IP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9月15日,恰逢中秋假期,2024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仙塘镇南园古村璀璨启幕,以“月满南园 丰收团圆”为主题,在坚持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的同时,根据农民需求和当地特色,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做好“融”文章,与特色节庆节日、民族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新兴消费业态融合,编织了一幅乡村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
仙塘镇南园古村第二届文化节暨“四季村晚”晚会现场。今年3月,南园古村入选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活动以直播的形式向全国人民展现,在线观看人数达到230万人次,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的关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不仅提升了东源县的知名度和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打响了仙塘镇南园古村这张文化名片。
南园古村是河源市唯一入选文旅部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的村。南园古村位于仙塘镇红光村,是河源市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客家古村落,也是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之一。
近年来,仙塘镇高标准完善了南园古村的文旅配套设施,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落户,走出一条古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文旅+”新业态活力凸显。今年以来,仙塘镇积极探索“村晚+”新业态,南园古村圆满举办了2024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吸引了24家企业进驻“村晚”现场,中秋假期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商户增收近40万元,实现了从“村晚流量”到“经济留量”的转变。
“我们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成功集约流转17户房屋经营权,引进咖啡馆等文旅业态,探索‘一舞台、一村歌、一展馆、一古村’的‘四个一’乡村治理路径,累计开展南园文化艺术节等IP活动12场次。”仙塘镇红光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潘小科说道。
在糖巢创客社区的嫑艺术空间里,前来消费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该项目融合东源的农特产品,特别是茶文化,开展不同的文艺主题+赋能活动,打造文旅发展新业态,为河源文艺青年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交和创业平台。“我们这个艺术空间是10月1日试业的,10月份,我们开展音乐、绘画、艺术展等11场活动,现在周末每天的营收有六七千元。我们会团结凝聚更多本土的艺术家,以他们的文艺力量和专业技能去赋能‘百千万工程’。”嫑艺术空间负责人吴文波说。
作为河源首个乡村创客社区,“糖巢创客社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于去年底启动建设,整合了乡村创客、文创、美食、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业态,以时尚休闲、创客潮玩、创意文化为定位,融合商业服务、集市贸易、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致力打造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样板。
凝聚多方力量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钦德行、尊齿高、敦礼让、尚和睦、奖孝贤……”在南园古村柳溪书院的“潘氏家训”文化展示厅里,展示着多条“潘氏家训”。仙塘镇红光村充分发掘本地“家训文化”资源,把柳溪书院打造成潘氏家训文化展馆,依托深厚的家风家训文化底蕴,创新“书院议事”特色治理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滋养。
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是“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仙塘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任务目标,积极探索“1+6+N”工作体系建设,凝聚“古村文化力量”“志愿者力量”“义警力量”“骑手力量”“长者力量”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红光村把“枫桥经验”与古村历史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以古村文化为引领,构建“古村文化+治理”模式,让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1位志愿者的力量很微弱,但是能带动1个家庭,1个家庭就能带动整栋楼的居民,每栋楼加起来就是我们整个社区,所有人都能发挥作用,就能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仙塘镇建设路社区江景湾小区居民刘五妹感慨道。
2023年以来,仙塘镇建设路社区居委会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号召社区离退休干部、青年、妇女等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开展纠纷调解、扶贫助困、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和文明城市的建设。如江景湾小区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小区的卫生死角、垃圾、杂草等,定期有志愿者进行清理,小区服务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也更加文明和谐。
目前,建设路社区居委会通过江景湾小区“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组建了6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力量的叠加,以志愿服务“微力量”撬动了社区治理“大能量”。
此外,仙塘镇还组建了一支“义警”队伍,他们身穿绿马甲,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奔走在各个小区,成为社会治安的“流动哨”、化解纠纷的“调解员”以及收集社情民意的“顺风耳”,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仙塘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仙塘镇已组建安全防范宣传义警服务队、社会面巡逻防控义警服务队、“护学岗”义警服务队、治安信息搜集和调解义警服务队共4支“义警”队伍,发展“义警”队员60余名,开展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100余次,成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重要补充力量。
小餐桌上蕴含着大治理。仙塘镇依托“长者饭堂”这个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通过实行干部陪餐制度,每周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与老人一同用餐,收集优秀前辈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良策秘方”,将各村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紧紧凝聚在党支部周围,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贡献“长者力量”。仙塘镇“长者饭堂”正式运营以来,日平均用餐人数40余人次,共收集社情民意20余条,老党员、老干部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10余件。
接下来,仙塘镇将持续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1+6+N”体系建设从“夯基垒台”到“全面起势”,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