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饶平县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教育事业扩容提质、高质量发展,以亮眼的成绩证明“小县城也能书写大教育华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饶平县的学校,感受教育的温度。
在新圩镇中心小学宽敞的操场上,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选择喜欢的运动,快乐锻炼。这些看似普通,但对于一些之前在乡村小学就读的孩子来说,却是新的环境、新的体验。
学生家长:以前小孩是在西山小学那边就读,学生数比较少,学校规模比较小。自从今年9月份并到中心小学来,孩子能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孩子们从乡村小学到镇中心学校,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有学上”变成“上好学”。
饶平县新圩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张惠玉:近年来,我镇将西山小学等4所学校并入我校。之前“麻雀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常常一位教师兼任多门课程,并校后教师团队壮大,学科结构比较完整,不同专长的教师可相互交流、研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也能发挥自己的强项,形成了更强的教学团队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三年来,饶平县成功撤并整合“麻雀学校”68所,让7000多名乡村学生进入更加优质的学校就读。同时,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饶平县始终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礼堂里歌声嘹亮,学校的合唱团正在进行排练。站在“C位”的六年级学生郑洁谣十分投入,她已经是加入合唱团4年的“老成员”了。
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 郑洁谣:通过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排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提高了我的艺术素养。
近年来,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逐步完善“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基本技能+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让艺术在学校遍地生花,让学生充分享受美的熏陶。
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 郑丽娜:为促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学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舞蹈、合唱、创客、跆拳道、足球等社团活动和兴趣课程。近两年,学校努力挖掘潮州文化资源,开展布马舞等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邀请饶平非遗传承人入校指导、培训老师,学校也组建了一支布马舞队,让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教学质量提升了,教育服务功能也不能落下,饶平县投入了2436万元实施“校内午餐午托工程”。中午12点左右,饶平县中山实验学校五、六年级学生陆续来到学校食堂,有序打饭、就餐。
学生家长:每次过来陪餐的时候,都有看到一些老师坐在学生旁边看他们吃、一起陪餐,然后吃饱了回教室,教室里也有老师。我们家长省心了很多,要不然好麻烦,时间到点了就得来接他放学,然后安排他吃饭、午睡,时间到了就要匆匆忙忙再载他过来学校了。
饶平县中山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 邱碧娇:为了解决家长接送的这一个难题,学校就开设午餐午托的服务,现在学生有2261人,有2000位左右的学生在学校用餐。我们老师是分年级管理,中午老师吃完饭就看管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写字、下棋等一些活动,然后安排适当的午休时间,下午2点10分就上课。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饶平县还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暨实高级中学便是一项重要的成果。暨实高级中学的建成,不仅提升了饶平县的教育水平,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为饶平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校长 程业超:作为潮州市第一所民办高中,相关党委、政府在学校建设、招生、教育教学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学校与湖北、湖南等基础教育发达的地区高中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学校高薪聘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执教。办学两年来,已有10多名学生被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本科率超过95%,连续两年被潮州市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特别奖。
近年来,饶平县投入资金20多亿元,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所,改扩建学校32所,新增优质学位1.4万个。饶平县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