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归湖镇以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围绕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环境“四个维度”,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开辟特色经济农产品种植新赛道,打造和美乡村新颜值,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在归湖塘埔村这片山坡,枇杷树郁郁葱葱,黄色的枇杷花挂满枝头。为了来年能有好收成,村里的农户都悉心管养着自家的枇杷树。村里现有的1200多棵枇杷树每年能产出约4000斤果实,涵盖贵妃、早钟、白沙、“五一”等多个优良品种。塘埔村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枇杷这一“土特产”上,积极推动“致富果”种植。
潮安区归湖镇塘埔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林卫:塘埔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党员干部率先示范下,党群合力,广大村民积极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经营模式,并在试点种植过程中,学以致用,使得塘埔村的枇杷产量逐年攀升,品质日益提升,村集体经济也因此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10月中旬,村里原本闲置的200亩山地被盘活,成了“百亩枇杷果园”,1500棵枇杷树苗刚完成种植,有村民正在修整山地、去除杂草,精心呵护着这一批“经济果苗”。
潮安区归湖镇塘埔村村民 林丰锐:收成期是从清明前开始,分早中晚三个阶段,从清明前收到五六月这个时间,接下来我们会加强管理,提高这些枇杷的成活率和结果率。
为推动特色种植产业持续发展,塘埔村优化整合资源,借助市国资委及其旗下国资平台联系挂钩典型村培育的有利契机,争取到帮扶资金,用于购置枇杷树苗和修缮果园基础设施。目前,枇杷树苗增植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潮安区归湖镇塘埔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林卫:塘埔村党支部积极筹措多方面优势资源,深入调研,仔细比对不同枇杷品种的生长特性,结合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优势,精心选取枇杷品种进行培育,同时响应“百千万工程”,合理利用国源资产有限公司对塘埔的帮扶资金,用于枇杷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抢抓创建典型村工作机遇,塘埔村还将优化村内道路、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便于枇杷园管理和产品运输。同时,建立必要的仓储设施以及建设枇杷深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打响“塘埔枇杷”特色品牌。
潮安区归湖镇人大副主席 蔡贤召:接下来,塘埔村将把枇杷种植确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通过举办农产品特色活动,开发产品多样化的方式,打响塘埔枇杷品牌,增强塘埔枇杷市场份额,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资料图片
栽下“增收树”,结出“致富果”。归湖镇碗窑村历来盛产杨梅,近年来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加强专业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推动标准化果园建设,逐步做大做强“畲乡杨梅”品牌。目前,碗窑村共有杨梅种植面积约300亩,种植株数9000株,涵盖乌丝梅、东魁梅等优良品种,年产约6万斤,年产值约60万元,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潮安区归湖镇碗窑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会副主任 文浩宇:我村也将扩大杨梅种植的规模,从而带动整体杨梅产业的扩大,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促进村民的杨梅销售。
潮安区归湖镇碗窑村村民 蓝俊祥:扩大种植规模,人人管养,杨梅数量一多,知名度一打开,对村民的收益会比较好。
资料图片
产业向兴、村庄向美。近年来,碗窑村坚持“景观提升”与“产业提升”共行原则,抢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坚持“拆治兴”并举,精心雕琢畲乡风貌,深入打造畲族特色景观,大力推动畲乡绿化美化,切实推动畲族文化品牌建设。
潮安区归湖镇党委副书记 陈楚云:我镇将“百千万工程”建设与乡村绿美工作的重点任务有机结合,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碗窑村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利用典型村打造的有利契机,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及“四旁”“五边”空地,持续发挥“畲乡杨梅”产业基础。同时,碗窑村积极打造了“四小园”10多个、共享柴房3个等,有效推动“畲乡换新颜”。
和美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归湖镇立足自身实际,念好“山字经”,做强“土特产”,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让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潮安区归湖镇党委副书记 陈楚云:我镇将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做强“土特产”,拓宽“致富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百千万”典型村打造的“小切口”写好归湖镇“百千万工程”发展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