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峰林场坚持将基层社会治理与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1+6+N”工作体系为依托,以“茶”为纽带,实现以茶解民忧、以茶兴业态、以茶惠民生,绘就一幅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被授予“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
万峰林场是潮州市的“后花园”,也是“粤东绿肺”,现有茶园面积4416亩,生态茶园面积110亩,其中示范基地50亩,全场茶叶年产量约326.78吨,总产值约5359.26万元。然而,在茶业繁荣与深化生态茶推广协同并进下,涉茶民事纠纷也随之而来,茶农与茶工常因为雇佣价格和采茶方式发生摩擦,茶农与茶商间的口头协议交易也易引发争议,茶园边界划分、农村建房占地、毁林种茶行为以及中低端茶叶销售不畅等问题,都会成为引燃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对此,万峰林场立足群众现实需求,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健全纠纷调处体系、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上破题,促进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茶”为媒介,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
万峰林场立足生态保护职能和辖区内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涉茶领域的实际,充分统筹整合市茶叶流通协会万峰服务中心和市、区、镇三级政法单位力量,因地制宜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矛盾纠纷收集、甄别、分流、化解流程,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整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力量,建立专门调解室,选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8名,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所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举报100%调处成功。建立“一长+两员”巡护机制,推行护林员、网格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护林员等组成的群防群治巡逻体制,实行全天候巡查巡护和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摸排各类重点线索并录入“粤平安”社会治理平台,及时处置和消除影响安全稳定的苗头隐患,今年来累计巡护里程44824.92公里,有效巡护时长18313.8小时。着力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在帮助茶农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茶产业链上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协调,有效在源头上防范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发矛盾纠纷。
以“茶”为桥梁,建立多元联动协作解纷机制
万峰林场依托“1+6+N”工作体系建设,加强与基层政法各单位联动协作,建立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与潮安区司法局、凤凰山保护区签署“法治+绿美”协议书,成立全省首个森林法治工作室,在全省首创“法治+绿美”协作机制。与潮安区人民法院建立“林长+森林法官”协作机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等工作。立足“林长履责+检察长监督”协作机制和驻林长办法律服务站,设立驻场综治中心检察官工作室,及时发现并收集辖区内涉诉矛盾隐患、热点敏感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情况,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助推矛盾纠纷化解依法有序开展。
以“茶”为名片,实现茶园普法接地气有人气
万峰林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开展“法治+绿美”工作模式,积极联动文祠法庭等单位,根据当地“茶旅”特色以及群众的司法需求,在春茶采摘季、农忙时节将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近距离审理买卖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等涉茶民事纠纷案件。法官针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同时邀请调解员与村干部积极协调,以巡回审判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积极助力凤凰山“一核一圈十景”茶香法韵特色品牌创建,累计投入1084万元推进自然科普教育建设,助力省自然资源·林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面提档升级。大胆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潮品牌”,以《神奇探索》系列微纪录片等方式,创新推广线上法治“云宣教”;充分运用中华穿山甲“小川”IP开展宣传,以卡通形象、幽默有趣的剧情普及法律知识,让《森林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深入人心,情景剧作品《“小川”身边的普法故事》荣获“法治林业、绿美广东”普法宣教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