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做大金融总量、做优金融服务、做强金融业态、做活金融惠农、做好风险防范”为抓手,推动金融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地位,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1
健全工作机制 推动从“单向用力”到“共同发力”转变
一是建立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工作机制。出台《2023年东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完善《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考核机制》,持续精准优化配套支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用活用好《关于促进东源县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先后引进广发证券、平安财险、中国银行河源东源越王大道支行等5个金融机构落户东源,实现证券业“零的突破”。三是全面推行联合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富民强村、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推动东源农商行深入实施“1+1+3”党建共建工程,构建“乡镇党委与地方法人银行党委合作共建、行政村(居)党支部与银行党支部协同共建、支部党员与群众互助共建”的“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合共建机制,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
02
优化金融供给 推动从“被动申贷”到“主动对接”转变
一是推动服务前移。推动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服务大厅设立“企业融资服务窗口”“首贷服务中心”,创新“产融对接、专场对接、常态对接”的银企对接体系,成功举办2024年度“金融赋能 共筑‘百千万工程’”政银企对接会等对接活动7场次;2023年以来,累计促成8家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授信31笔、用信金额达4.5亿元。二是精准服务需求。组织编制《东源县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产品和服务一览》手册,围绕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业等行业领域,全面摸排各类客户的融资需求,建立《东源县“百千万工程”融资需求清单》,切实提高金融产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2022年以来,累计为全县工业企业发放贷款超70亿元;目前,我县贷款规模与存贷比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三是强化助企扶企。制定《东源县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服务,切实缓解其转贷难题;该项措施成功入围2023年广东省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计划项目。同时,加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力度,成立企业上市挂牌服务队伍,为我县拟上市挂牌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03
深耕普惠金融 推动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
一是深入推进授信用信工作。紧扣“一县多园”“一镇多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制定印发《东源县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整村授信、整园授信、数据授信等普惠金融工作,推动全县258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覆盖率达100%,完成农户建档44.66万户,授信评级14.58万户,累计发放助农贷款超15.5亿元。二是大力挖掘农村金融需求。设立金融驻村服务点,选派40名金融助理和特派员进驻镇村两级,深入开展“网格走访”“跟进服务”等金融服务活动,切实做到“主动上门问需求、精准定制投资金”,推动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工薪阶层、农户等三大重点客群的“建档、授信、用信”率分别达100%、100%、29.88%,授信贷款余额达13.04亿元。三是持续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出台《广东东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镇强村公司信用等级评定办法(2024年版)》,对全县34家“富镇强村公司”全面开展信用评级,推动金融资源加速向“三农”领域倾斜,有效破解“‘富镇强村公司’因成立时间短、资本积累少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04
创新信贷产品 推动从“普遍适用”到“专项适配”转变
一是创新林权融资。积极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并执行低于同期同类贷款利率170个基点的优惠利率,在机制上破解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在“权属证明、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难题;该做法被“广东金融”“广东金融学会”等省级媒体专题报道。二是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深入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大力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倍增计划,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2023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37笔、登记金额8.8亿元。三是创新微贷款融资。持续优化“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制造业贷款成本”等微贷款政策,精准推出“小微e贷”“工薪贷”等普惠型专属信贷产品;截至2024年9月底,县域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