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川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针对农村土地闲置、土地撂荒、农户和企业融资难、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就近就业载体少等问题,率先探索农村集中建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打造“富民工坊”、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等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在通衢镇
就有这样一个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例子”
走进通衢镇广福村,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玉米横竖成行、井然有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田园画卷。
玉米地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前来务工的村民们穿梭在碧绿的玉米地里,忙着采收刚长出来没多久的新鲜“玉米笋”。“我租给老板的田是3亩多,到年底支付租金,自己又跟老板打工,做种玉米、施肥、除草、除虫等工作,一天有100元的收入。自从土地流转出去,收入变多了,这种模式比耕田好多了,很开心。”通衢镇广福村村民叶雄伟说。
通衢镇自从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以来
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
跟上小编
一起来看看
他们是如何实现“小田变大田”
▼▼▼
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三块地”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为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助力“百千万工程”,通衢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工作部署,结合“产城融合、兴工富农、绿美家园、人文通衢”十六字发展定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范化、有序化。
通衢镇土地流转流程图
为此,镇里专门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村级服务点,创新实施“预委托、预流转”模式,通过村集体与村民签订“预流转”委托协议,对细碎土地进行微调整与连片“预整合”,使分散的土地经营权得以整合,有效促进了农田的“优质化、集中化、连片化”发展,为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据介绍,2023年,通衢镇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数超3500人次,村民协助企业生产的工资收益约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32万元。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衢镇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土地入股”模式。
据悉,在“土地入股”模式中,村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参与承包方产业经营,并按照每亩土地最终产值,结算投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例如,某村经济合作社跟村民流转了1100亩土地,其中1000亩流转给承包方,村经济合作社拿出100亩土地入股承包方的种植产业,1100亩土地由承包方统一管理、经营,并且不需要承包方向村经济合作社支付土地租金以及租金10%的管理费,村民的土地租金转由村经济合作社负责支付。村经济合作社入股的100亩土地,生产周期产生的种植、施肥、收割等成本由村经济合作社支付给承包方。假如最终每亩产值为3万元,村经济合作社入股100亩土地,总产值就为30万元,承包方最终需要支付30万元给村里作为村集体收入。
玳峰村土地流转规划图
通衢镇土地流转前后对比图
这些亮眼的数据,无疑是对通衢镇土地流转创新实践成效的最好证明。“通衢镇积极探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路径办法,创新‘预委托、预流转’模式,通过签订‘预流转’委托协议,连片‘预整合’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同时设立‘自种区’和‘流转区’,确保农户的耕种效益,提高农户的耕种信心,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已达6356亩,其中玳峰村、广福村实现整村流转。接下来,通衢镇将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探索试点实施土地入股模式,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实现农业企业、村集体、老百姓三丰收。”通衢镇党委书记袁新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