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骆湖镇小水村垦造水田项目实施完成后,通过集约土地创办盐东协作(骆湖镇)共富农场。杨坚 摄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土地就是保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东源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土地政策和系列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东源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部署要求,在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同时,认真总结顺天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全面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点上开花”转入到“全面开花”,最大限度激活土地资源要素,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主要成效】
试点先行 全面推进
东源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始于2021年。当年9月,经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准,东源县顺天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试点实施范围涉及11个村,实施总面积为106.85平方公里。
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围绕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强化指导和督导,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有效激活土地资源要素,重塑了“三生”(生产、生态、生活)空间,为创建灯塔盆地农高区、顺天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为项目、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集约“腾出”了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动能。
2023年新春伊始,省委作出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部署,并将之列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基于此,东源县委、县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把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并在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工作经验,坚持“高起点谋划、全要素梳理、多渠道筹备”,为全县有序推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准备。
东源按照系统梳理谋划—实地调研走访—指导乡镇上报—筛选整合梳理—重点对接辅导的工作步骤,于2023年11月正式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12月全面铺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调研。今年1月,东源正式向市、省自然资源部门报送《2024年拟申报东源县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月,组织对前期谋划和上报项目进行分析,针对每个项目形成土地和资金两本账;3月,形成《河源市东源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初步成果;5月,被省自然资源厅批准为探索“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优化试点,并按照“试点先行、全县推广”的思路于17日举行顺天镇沙溪村耕地集中整治区林耕空间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项目(试点)动工仪式;9月上旬,《河源市东源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批复同意实施,标志着东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经从“点上开花”转入到“全面开花”,必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
【总体目标】
打造粤北流域综合整治典范
《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充分衔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按照“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的思路,充分发挥东源的资源禀赋优势,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类空间冲突问题,通过科学腾挪空间推动布局优化,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风貌提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把东源打造成为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高端产业延伸和生态农业创新发展为核心,以百里东江画卷和优质产业平台建设为整治方向,“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 的粤北流域综合整治典范。
《方案》对照“良田连片、村庄集中、 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愿景,锚定县域内土地要素优化配置,计划投资193.15亿元(其中财政投资44.42亿元、政府专项债投资11.63亿元、社会资金137.11亿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30个(其中实施农用地整理类项目82个、建设用地整理类项目28个、生态保护修复类项目12个、乡村风貌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类项目10个、产业导入类项目71个、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7个)。预计项目实施后,全县新增耕地面积超过1.5万亩,腾退建设用地超过7500亩,低效用地提质改造面积不低于3.5平方公里,新建村级规模化产业园面积不低于3.5平方公里。
东源县顺天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了土地要素,引进企业建设美林油茶种植基地,富了村民,强了村集体经济。黄赞福 摄
【总体布局】
因地制宜 整治五大分区
《方案》聚焦东源一湖、一茶、一田、一矿、一江资源禀赋,立足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及东江—新丰江山水地理格局,因地制宜划定五大整治分区,以针对性谋划整治项目,实现土地要素的效益最大化。针对项目地区现状禀赋特色与存在问题,围绕整治目标,结合项目需求,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共划定21处整治区域。
——做活东江画廊整治工程示范带。涉及仙塘、义合、黄田、蓝口、柳城5镇部分村庄,以优化沿江景观,加强驳岸生态修复,促进临江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整治方向,重点实施各镇沿东江生态修复工程及农文旅产业导入项目。
——做优“融湾”高质量发展区。涉及仙塘镇,以引导建设用地要素集聚、保障湾区优质高端产业导入为整治方向,重点谋划低效用地再利用项目,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做强灯塔盆地城乡融合创意发展区。涉及灯塔、顺天等8镇,以创建生态农业“接二连三”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整治方向,重点实施农用地整理特别是耕地集中整治项目,及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导入项目。
——做实东部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涉及蓝口、叶潭等8镇,以打造山地小城镇绿色集聚发展样板为整治方向,重点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及圩镇功能优化提升,打造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样板。
——做精万绿湖生态价值实现区。涉及新回龙等4镇,以建设湾区级“湖泊+”旅游目的地为整治方向,严守底线,有效整合建设用地要素,重点实施生态移民与文旅产业导入项目。
【重点任务】
优化配置 实现绿色崛起
《方案》针对东源县域面积大、县域内发展差异大、整体经济体量小的实际特点,围绕绿色崛起的建设用地要素保障,在县域层面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机制,将整治区域作为项目实施着力点,引导全县要素优化配置,共同实现绿色崛起。全域土地整治工作重点完成以下三大任务:
——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良田。整治规模约4.48万亩。预计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5279.31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66万亩,调整后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1.88亩,调整面积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0.60%,满足调整规模不超过5%的要求。
——建设一片产业集聚平台与品质集中村居。整治规模约4.54万亩。预计项目实施后,引导形成集中建房区1122亩,腾退建设用地预计超过7500亩,能有效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村庄集中和产业聚集,达到建设用地整治后总量不增加的要求。
——营造一方客乡优美生态。整治规模约4369亩。预计项目实施后,历史遗留矿山腾退建设用地934亩,因地制宜修复为生态用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工作措施】
“五措并举” 推动落地生效
《方案》从纸上落地,执行力是关键。东源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务必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凝心聚力,按照《方案》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工作要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坚持从东源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项目实施、制度建设、整治模式和推进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出独具东源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东源方案”和“东源模式”,以期为省内其他县市提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东源要求,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五措并举”,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有力高效推进,产生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认真梳理项目。充分梳理本辖区、本行业的“山、水、林、田、矿、房、景”等资源要素,做到摸清底数、摸透实情,根据项目紧迫度、难易度、成熟度及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形成具体项目库,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和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为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打牢基础。二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要求,认真对标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提前做好任务规划和责任分解,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走在前列。三是体现整治成果。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围绕“增耕地、腾空间、优生态、提风貌、导产业、夯基础、强活力”目标,全面谋划分析项目,率先实施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充分激活土地空间,释放发展活力。四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力量配备,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强有力的推进体系。工作专班要常态化下沉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确保工作高效高质推进。五是强化示范引领。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项目,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示范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