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岗镇引进顺嘉玩具厂,在圩镇设立“富民工坊登云镇“富民工坊”分布图。
青稻农厨员工制作月饼。鹤市镇“富民工坊”——顺嘉玩具厂。“富民工坊”设置儿童天地,供小孩子写作业、玩耍。“妈妈岗”有效扩展妇女就业空间。
近年来,河源市龙川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针对农村土地闲置、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就近就业载体少等问题,率先探索打造“富民工坊”等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龙川全县共设有“富民工坊”68间,带动村集体增收25.8万元、灵活就业2108人次、人均增收约3万元,助力企业增产2.13亿元。
“富民工坊”如何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助力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问题?以下5篇观察带您读懂龙川“富民工坊”。
老隆镇板塘村“富民工坊”员工在折叠毛巾。
闲置资源“再生金”,村企系紧“共赢纽带”|“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①
自“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以来,龙川县聚焦农村低收入人群和闲置劳动力,探索村党组织盘活闲置房屋“搭台子”、构建企业与村民“共赢纽带”新路径。
2023年6月,龙川县针对农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就近就业载体少、工业园企业招工难等的县情实际,在做大做强镇村集体经济方面提出新的发展思路——组建“富民工坊”。由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农村布局,支持村(居)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场所建设“富民工坊”,吸纳农户就近就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多方共赢局面。
丰稔镇“富民工坊”——河源市青稻农厨食品生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产业链、物流链、供应链落地乡村
2023年2月,龙川县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前往浙江省驻点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将外地先进经验“本土化”,交流成果“实用化”。同年,《龙川县“富民工坊”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
《方案》对全县“富民工坊”建设的组织机构建立、村企联动合作、人才引育、先锋引领、数改同步等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推动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精准对接,形成利益联结,从制度上确保“富民工坊”的建设运营方向不偏、重心不移。自此,龙川县“富民工坊”在全县24个乡镇全面铺开,蓬勃发展。
何为“富民工坊”?简单来说,即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农村布局,支持村(居)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场所建设富民工坊,一方面吸纳农户就近就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同时以“富民工坊”为载体,村集体以土地租赁、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老隆镇“富民工坊”,工人们正在进行床单、被褥、毛巾等酒店用品清洗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方案》明确,组建“富民工坊”要坚持党建引领,以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为依托,带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发展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集约利用,推动产业进乡村、农民大就业、农民大培训,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建优势,整合组织资源,放大整体效应,将“富民工坊”打造成暖心之坊、富民之坊、强基之坊、发展之坊。
在工作目标上,《方案》明确,党建引领“富民工坊”指各级党组织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通过资源下沉、产业进村、加工入户等形式,引导企业把基础加工、零售服务、农业分包等产业链、物流链、供应链布局到农村利用合适的闲置房屋土地创办车间式、工坊式、田园式新型帮共体。探索村企共建工坊协作模式,积极引导电子商务、康养善育、文化创意、运动健康、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新产业参与“富民工坊”建设。
铁场镇“富民工坊”工人忙碌场景。
设立服务中心分析企业项目适配度、群众需求度
在建设举措上,《方案》坚持统一制度、统一评选、统一培训,以党建为引领,植入乡村治理功能,推动富民工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统一制度方面,龙川对全县“富民工坊”建设的组织机构建立、村企联动合作、人才引育、先锋引领、数改同步(“数改同步”,即把“富民工坊”建设与数字化工作相结合,做好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户劳务供给信息对接工作。)等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如在组织机构建立和强化村企联动方面,各镇要设立“富民工坊”服务中心,全面分析片区产业发展水平、企业项目适配度和群众需求度,因地制宜确定工坊组建形式、数量和布局,创建互利共赢的工坊协作区。积极盘活农村合适的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在产业融合、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农村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引导和推荐有需求的企业积极参与“富民工坊”建设。
在统一评选上,《方案》明确,各镇统一将计划建设的“富民工坊”示范点鼓励各镇创建“富民工坊”示范基地,对通过评选的“富民工坊”示范基地给予表彰。
在统一培训上,各镇“富民工坊”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适时开展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和技能培训,以实现工坊长效运营,最大程度提升工坊企业的创建意愿和发展信心;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组织企业党员技术人才,对定点工坊、加盟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举办各种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村居凝聚力和活力,推动形成乡村共治的良好局面。
此外,《方案》要求各镇党委要围绕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结合工坊产业特点,制定场地安全管理、务工人员管理、工资协商、奖补政策落地等“富民工坊”管理制度。村(社区)党组织要设立“富民工坊”党小组,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做好宣传、调解、代办等工作,不断加强对工坊员工的教育引领和关爱服务。
打造共富新产业,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②
处暑已过,暑气稍减。河源市青稻农厨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下称“青稻农厨”)正在紧张忙碌地生产月饼,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做充足准备。在该公司的无尘车间,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清明做艾粄、端午做粽子、夏天做凉粉、中秋做月饼、过年做油果和年糕。”青稻农厨负责人陈凯把公司一年的生产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公司的业绩也随之蒸蒸日上——“去年5至12月总产值超过800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
作为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的“富民工坊”,青稻农厨的蓬勃发展是龙川探索“富民工坊”发展路径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缩影。目前,龙川全县共设有“富民工坊”68间,带动村集体增收25.8万元、灵活就业2108人次、人均增收约3万元,助力企业增产2.13亿元。
劳动密集型
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富民工坊”有哪些类型?自“富民工坊”推行以来,龙川县充分结合县、镇企业分布及村民结构情况,发展劳动密集型,做活非遗文化型,探索直播“共享”型3种运营模式的“富民工坊”,切实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需求和企业季节性临时用工的难题,努力实现“强村、富民、助企”一体目标。
就劳动密集型模式“富民工坊”而言,引导技术简单的玩具、电子产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产业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群众“家门口”,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从事产品加工增收。
田心镇“富民工坊”位于圩镇农贸市场二楼,场地宽敞、明亮。
目前,龙川县与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等从事玩具加工、装配等用工技能要求低且需大量员工的生产类企业合作,通过在镇、村建设标准车间(“富民工坊”),协助企业招聘临时用工,让村民在“富民工坊”就业,推动村民增收和企业降本增效。其中,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已在龙川县5个镇建有“富民工坊”7间,带动就业超500人,年发放工资超2000万元。
以龙川县田心镇“富民工坊”为例,该“富民工坊”位于田心镇圩镇农贸市场二楼,引进了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丹尼玩具下属企业),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可提供200个岗位,让田心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开业前期,田心镇积极参与“富民工坊”建设,为工坊解决货梯安装等问题,并为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提供招聘支持,通过发动各村(居)开展宣传,在开业前顺利为工厂招到第一批员工共32人。据悉,目前第一批员工综合月薪在3000—3500元,员工用工熟练之后将采用老带新的方式继续招聘扩大规模,待遇也将逐步提高。
在通衢镇“富民工坊”,工人正在搬运塑料花。
非遗文化型
客家传统美食走向大湾区
做活非遗文化型模式“富民工坊”以特色农副产品为载体,做好做精龙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程度,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如丰稔镇坚持统筹谋划、因地施策,通过盘活镇村闲置土地资源和动员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在该镇十二排村打造镇级“富民工坊”——青稻农厨,组织本村及周边村的老人妇女从事艾粄、灰水粽、凉粉、月饼、油果、豆糕等客家地区传统小吃生产,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其中,灰水粽、艾粄、油果等制作技艺均为龙川县级非遗项目。
陈凯介绍,公司于2023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厂房、食品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采用“公司+厂房+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集研发、种植、加工、包装、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发展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农作物种植、农产品收购、电商运营、直播等多项业务。
丰稔镇“富民工坊”——青稻农厨无尘化车间。
公司成立以来,主要生产艾粄、艾糍、粽子、凉粉、月饼、油果、年糕等客家风味传统食品,并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主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合作经销商。此外,企业还通过网上商城、直播带货平台、小视频宣传等方式,进行线上产品售卖和展示客家传统美食文化宣传,不仅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直播的“顺风车”,也让客家传统美食文化“走出去”,实现了农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
目前,青稻农厨可为村民提供近30个固定岗位和近百个季节性岗位,年合计用工量达上1000人次,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2023年5至12月,该公司总产值超过8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38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
直播“共享”型
“小屏幕”链接大市场
为推广龙川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及返乡青年就业,助力增收,龙川探索出直播“共享”型模式“富民工坊”。该模式可为返乡大学生组建“共享直播间”,对外提供主播带货培训业务和直播间及配套设施租赁服务,既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又通过直播的方式推动农副产品走出龙川。
麻布岗镇“富民工坊”。
如四都镇“富民工坊”专门建设了“共享直播间”,为返乡大学生提供直播场地、设备,以及主播培训等业务。今年以来该“富民工坊”已完成主播培训3场共18人次,开展直播带货21场,直播间观看人数42万人次,商品曝光159万次,总销售额129.22万元,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河源网络达人、龙川县千川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辉是四都镇福光村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龙川农产品销售。多次参加乡村振兴电商共享直播活动的魏文辉认为,打造“共享直播间”,搭建起农户、农企与直播企业对接销售的桥梁,拓宽线上销售网络,让参与农户、农企和直播企业尝到了甜头,实现“小屏幕”链接大市场。
小工坊大作用,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③
“富民工坊”的设立,不仅统筹了村民闲散时间、农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力,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基层治理。
“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体面就业,工作收入能够满足家庭开支,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承担‘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家庭职责,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推行‘富民工坊’的意义所在。”龙川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老隆镇板塘村的“富民工坊”带动村民就业。
统筹闲散时间,乡村留得住人
龙川县“富民工坊”聚焦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以重复性、简单化、密集型劳动力岗位为导向,将简单易上手且相对灵活的产业带回农村,农户经过简易培训即可上岗,助力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问题,统筹村民闲散时间,让乡村留得住人。
铁场镇“富民工坊”引进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并于今年7月份揭牌运作,提供就业岗位150个,目前已吸纳周边70多位村民就业。该“富民工坊”主管叶聪介绍,工坊工种主要为组装玩具,工作相对简单,如果按计件算,熟练的工人一天能拿到200多元工资。暑假期间,工坊还吸引了一些中学生来做暑假工。“有些学生做了一个月,赚了几千块就出去旅游了。”叶聪说。
铁场镇“富民工坊”——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车间。
村民吴美荣此前在东莞一耳机厂工作,得知家乡开设“富民工坊”后,便返回乡就业。“我感觉很好,自己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如果长期在外务工,小孩的成长就很让人担心。”在家就近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让吴美荣获得感满满。
此外,为充分保障女性就业权益,针对在“富民工坊”就业人员大多数为中年妇女情况,龙川县“富民工坊”设立了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的“妈妈岗”,满足在家女性的育儿、就业双重需求。如登云镇以灵活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走访圩镇内“富民工坊”,摸底了解厂企用工需求、短缺工种、薪资待遇等情况,鼓励、引导厂企设置上班时间灵活或可以居家工作的“妈妈岗”,并设置“富民工坊”服务中心、招聘专栏,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为有就业需求的群众与用工工坊“牵线搭桥”,助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悉,目前登云镇设置“妈妈岗”的“富民工坊”有7家,带动就业200余人,真正将“富民工坊”打造成发展之坊、富民之坊、创新之坊和暖心之坊。
登云镇“富民工坊”设置的儿童娱乐区
统筹闲置房屋,村集体有钱挣
走进龙川县老隆镇“富民工坊”,左边洁群日用品有限公司工作区一排大型滚筒洗衣机正在作业,车间内员工正配合着机器,将洗好的床单、被褥、毛巾叠好,准备送往酒店;“富民工坊”右边,美宝洁餐具有限公司餐具自动清洗车间,七八名员工正在忙碌工作。
该“富民工坊”负责人王明智介绍,工坊主要承包龙川县城各大餐馆、酒店的餐具消毒以及酒店的床单清洗消毒业务,市场份额占龙川60%左右。由于作业过程中噪声较大,企业选址曾面临不少难题,后来得益于“富民工坊”的推行,政府部门在老隆镇板塘村一块较偏远的生活用地上,为企业搭建了厂房,解决了企业更换厂址问题,企业的入驻也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增收。“为支持村里的工作,我们每年给村里交3万元管理费和卫生费。”王明智说。
老隆镇“富民工坊”餐具自动清洗车间。
据介绍,龙川县“富民工坊”采用村集体参股、企业分成合作、农户分红等方式,盘活村庄闲置的资源资产、有效整合碎片化资源资产,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形成村集体经济和企业主体的利益联结,统筹闲置房屋,让村集体有钱挣。
麻布岗镇壮士村“富民工坊”——龙川县圆宝豆制品有限公司通过租赁村集体1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土地,用于搭建厂房生产腐竹豆制品,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租金1.5万元。该厂一期投资500万元兴建,年产值优质腐竹60万斤以上,可带动1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带动村民从事黄豆种植、豆制品生产和余料加工,从而解决撂荒地复耕问题,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
田心镇“富民工坊”组装的玩具部件。
此外,麻布岗五指毛桃加工厂“富民工坊”,通过租赁麻布岗镇小长沙村和上溪村300余亩的闲置土地,用于种植五指毛桃,预计2024年能为两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赤光镇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租用大洋村土地建设“富民工坊”,每年租金1.8万元,每年分红25万元给村,2023年带动13个行政村增加26.8万元村集体收入。铁场镇“富民工坊”租赁该镇“强村公司”场地作为其生产及办公场地使用,每年将为“强村公司”带来超过10万元的稳定经济收益。
统筹闲散劳力,企业有钱挣
“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农村布局,支持村(社区)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场所建设‘富民工坊’,吸纳农户就近就业”是龙川县委、县政府今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100项工作之一。“富民工坊”作为引领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是链接村集体、产业与村民的有效途径。
丰稔镇青稻农厨“富民工坊”带动周边村民充分就业。
根据调查统计,龙川县有闲置劳动力约2130人。企业通过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社区)后,可充分吸纳闲散劳动力,为其提供更加低成本的生产加工服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企业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镇里的‘富民工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叶聪介绍,顺嘉玩具厂虽然地处龙川工业园,但由于工厂上班时间固定,员工无法在工作的同时,兼顾接送小孩上下学以及照顾家人,导致村里大部分闲散劳动力不愿意进厂工作。“富民工坊”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以及不错的工资待遇,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村民没事做”问题,实现企业和村民双赢局面。
麻布岗镇“富民工坊”忙碌场景。
此外,为有效提升“富民工坊”企业的创建意愿和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龙川县举办“富民工坊”招商发布会暨人才招聘会,共发布53家富民工坊招聘信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614人。发布全县24个镇184处共约9.2万平方米适合打造“富民工坊”的闲置资产情况,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乡村运营招商需求精准匹配。
以麻布岗镇为例,为科学、有序、规范做好“富民工坊”建设,解决辖区落户工坊企业用工问题,该镇专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富民工坊”建设的实施方案》,引导工坊企业建设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建立镇领导挂钩联系工坊企业机制,实行班子成员与工坊企业“一对一”挂钩联系,常态化开展走访服务、做到问计于企业、问需于企业,重点解决企业选址、厂房租赁、工商登记、消防建设、安全生产、员工招聘等方面实际问题,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优势互补,有效链接起来。
年产值将破千万,丰稔这间工坊有何秘诀?|“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④
走进丰稔镇“富民工坊”——河源市青稻农厨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下称“青稻农厨”),公司的无尘化车间,近20名工人正在忙碌面团调制、包馅等月饼制作工序。“中秋来临,我们又多招7名临时工,以满足月饼生产工作。”青稻农厨负责人陈凯说。
自进驻丰稔镇“富民工坊”以来,青稻农厨有了标准化厂房,拿到SC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产量、销量双双提升。“今年清明节销售艾粄2万多个,端午节前做粽子,一天要做2万多条,每天熬夜生产,连续一个半月,每天用工数量接近50人。最夸张的时候,粽子不需要煮,做好包装直接拉走。”陈凯表示,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富民工坊”解决企业用地难题
青稻农厨由丰稔镇十二排村返乡创业青年陈凯、邹萍萍夫妇成立,主要生产艾粄、艾糍、粽子、凉粉、月饼、油果、年糕等客家风味传统食品。在2020年返乡创业前,夫妇二人曾在广州经营日杂百货批发等生意,同时兼顾制作客家风味传统食品。
“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自己制作客家风味传统食品,一年有2个月从广州回龙川专门制作艾粄、粽子、月饼、油果这些季节性食品,家庭作坊做了2年,小作坊做了6年。”陈凯说。
2020年,随着传统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已经从事食品行业近9年,陈凯、邹萍萍便放弃广州的生意,回到家乡龙川投入客家风味传统食品行业,并逐渐往工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政府部门盘活闲置用地,为青稻农厨搭建厂房。
2023年,龙川开始在全县范围推广“富民工坊”,为青稻农厨带来新的机遇。丰稔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因地施策,盘活闲置土地,引导企业到乡镇设立产品加工工坊,青稻农厨则正想要建设工厂,扩大产业规模,走规模化公司经营道路,双方一拍即合。
“目前,我们工厂所处的位置就是闲置的村小学,厂房是政府负责搭建的,我们租用场地,一年给村集体支付4万元租金。”陈凯说。
2023年3月,陈凯夫妇的小作坊正式转型,青稻农厨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厂房、食品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并于2023年5月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主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农作物种植、农产品收购、电商运营、直播等多项业务。
“我们属于青年返乡,产品主要以稻谷等谷物为主,同时我们也是农民,产品都是在厨房生产的,所以我们给公司取名叫‘青稻农厨’。”陈凯说。
年用工达上千人次
据介绍,青稻农厨公司成立以来,采用“公司+厂房+基地+农户”的创新经营模式,构建集种植、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研发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聘用镇村闲置劳动力,参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公司可为村民提供近30个固定岗位和近100个季节性岗位,年合计用工量达上千人次,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
公司固定型员工黄丽芳是本村人,之前她在惠州工作,由于老人和小孩都在家乡,在得知村里的富民工坊招聘员工后,便返乡工作,一方面可以照顾家庭,另一方面可以顾及小孩成长、学习。“回家工作肯定会更好,并且收入相差不大。”黄丽芳说,员工工资按计件算,去年以来,员工一天工资最高能拿300元,月均收入大约4000元。
同时,青稻农厨加强村企合作,通过签订土地流转租用协议打造艾草种植基地,让村民土地资源变为“资本”,将种植的艾草等用于公司制作艾粄、艾糍的原材料。“我们的产品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像艾粄、凉粉、灰水粽等产品的原材料都是村里种植。”陈凯介绍,今年公司种植的艾草不够用,还向村民收购了3万斤艾草。
丰稔镇“富民工坊”——青稻农厨简介。
此外,该公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联合当地网络主播,通过网络各平台直播带货、小视频宣传等方式,进行线上产品销售和客家传统美食文化宣传,让当地农产品搭上互联网“顺风车”走向全省各地,也让客家传统美食文化“走出去”。河源本地网络达人魏文辉就常年销售青稻农厨的粽子,“我们每个季节生产的产品都有阿辉销售专场,他带来的是自然流,几乎每天都有订单。”陈凯说。
今年端午期间,青稻农厨做粽子,一天要做2万多条,35升容量的煤气就用了500多瓶,实际上,如果蒸锅容量够大,该公司每天的产量还不止2万条。由于订单太多,蒸煮能力跟不上,青稻农厨在端午节前一个星期就全网下架了粽子商品。“当时在网上直播粽子,一天播两个小时,每天都有近200个订单。”陈凯说。
如今,青稻农厨不仅在龙川打响了名声,河源很多人也知道这个品牌。“今年做完粽子,我们拍摄了一个结算工资的小视频,后来走在街上,很多人都问我还招不招员工,可以来我这里工作。”陈凯说,当时聘用的临时工最高工资接近6000元。
青稻农厨生产的产品。
多措并举加强联农带农力度
除了做客家传统食品,青稻农厨结合多年经营食品厂积累的销售渠道和经销资源,逐步拓展种养、民宿产业,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陈凯介绍,目前,公司已在龙母镇建有肉鸡养殖基地、农庄、民宿。养殖基地300亩,存栏肉鸡约1.5万只,每月出栏约4000只冰鲜鸡,通过冷链物流销往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同时,通过“公司+厂房+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青稻农厨还带动龙母、丰稔两镇农户养殖致富。青稻农厨选好鸡苗给农户,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喂养、管理鸡苗,到出栏时由青稻农厨收购、销售。“肉鸡从选苗到出栏,鸡苗、饲料、养殖周期,整个过程统一标准。”陈凯表示,目前,已带动4户村民养鸡,包括两名外出务工返乡的村民。
青稻农厨生产的月光饼。
此外,依托公司自身的销售渠道,公司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的稻谷、香芋、番薯、蔬菜、板栗等农产品销往外地。其中,青稻农厨每年向当地村民收购约50万斤稻谷,用于粽子生产;在冰鲜鸡等产品销售过程中,还会做赠送时令果蔬、番薯、香芋等农产品的活动,公司按照市场价向农户收购,加运费帮农户销售。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粽子生产线容量,以及发展种养产业,加大联动带农力度。”陈凯表示,公司的市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辐射全省,目前各类产品的销量每年都呈递增态势,以粽子为例,去年销售30万条,今年接近70万条,2023年5至12月公司总产值超过800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
“既能提供就业岗位,又能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企业还能获得长足发展,青稻农厨的模式,我们其他村庄一直想效仿。”丰稔镇副镇长李珂表示,下来政府也将充分利用各村的优势资源,借鉴青稻农厨的成功经验,探索更多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乡镇有了“妈妈岗”,畅通宝妈灵活就业路 |“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⑤
登云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东邻五华县岐岭镇,西接老隆镇,南连通衢镇,北临铁场镇,是龙川县工业园所在镇。作为龙川县工业园区的“后花园”,今年来,为充分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登云镇积极举措,由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牵头,在辖区内设立“妈妈岗”,为在家育儿的“宝妈”提供灵活就业渠道,实现工作与带娃育儿两不误。
妇女在登云镇“富民工坊”工作。
吸纳逾百名妈妈实现再就业
登云镇常住人口有3万多人,其中镇上1万多人,工业园2万多人,镇上中小学生约1600名,由于需要照顾小孩、家庭,不少妇女赋闲在家。
“这些群体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可以去龙川县工业园工作的,但由于工厂上班时间固定,不允许中途接小孩上下学,或者把小孩带到工厂,因此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登云镇党委副书记叶荣茂说。
“妈妈岗”岗位激励、保障等制度介绍。
为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妈妈群体好就业、就好业,登云镇探索“政府搭台、产业引路、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富民工坊”共富模式,由镇强村公司主导运营,对镇内8家“富民工坊”进行走访调研,通过摸底企业用工需求、短缺工种及薪资待遇等情况,鼓励企业设置上班时间灵活和可居家工作的“妈妈岗”。同时,还引导协助各“富民工坊”在工坊内部及周边设置“亲子乐园”,通过提供儿童休闲娱乐场所,切实减轻“宝妈”在孩子课后的照顾压力。
叶荣茂介绍,所谓“妈妈岗”,是专为妈妈群体设置的岗位,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照顾工作和育儿,目的就是要拓展妇女就业空间。
目前,全镇设置的妈妈岗包含了制造业、纺织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近100个,可吸纳数100名妈妈群体实现再就业。“‘妈妈岗’有助于实现灵活就业,可以满足妇女的育儿、就业双重需求,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叶荣茂说。
“小工坊”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一个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既可以照顾家庭,还能补贴家用。”走进登云镇辉豪玩具厂“富民工坊”,10多名妇女正在进行玩具组装,在车间后面,有一个“亲子乐园”,几个小朋友在里面玩耍。员工李姐表示能在家附近上班,是她从珠三角回乡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富民工坊”工作时间灵活,工资按计件算,能充分兼顾家庭。
“早上8点送小孩上学,自己也去上班,11点接小孩回家做饭;下午2点半送孩子去学校,4点半再接孩子回家,这是‘富民工坊’多数‘宝妈’一天的工作常态。”叶荣茂介绍,有些“宝妈”也会将孩子接到“富民工坊”,孩子可以在“亲子乐园”玩耍、做作业,等母亲下班就一起回家。
有场地、有技术、有钱挣。在登云镇,像辉豪玩具这样招收本地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宝妈”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富民工坊”共有7家,其中2家由县工业园企业发包,分布在登云镇新街村、社区,主要加工手机数据线、玩具、衣物等,助推“特色产业进农村,农民家门口就业”。一个个“小工坊”集聚发展,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将“富民工坊”打造成发展之坊、富民之坊、创新之坊和暖心之坊。
为给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登云镇还通过“村BA”变流量为“留量”,点燃乡村“夜市经济”。该镇把工业园企业的招聘信息“搬”到夜市“办”在晚上,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就业和再就业供需交流平台。截至目前,龙川县工业园有20多家企业通过登云镇“夜市经济”的推介,为当地100多名群众达成用工就业意向,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地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