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到揭阳市锦盛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通讯员 摄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研学游迎来了火热的“暑假档”。随着我市英歌舞走出国门、“揭阳版梁祝”潮剧经典曲目唱响央视春晚、乔林烟花火龙亮相央视春晚公益片……揭阳这座“千年古邑”已成为学子们新晋研学的“打卡地”。不少学子选择在这个火热的夏天来到揭阳,沉浸式感受千年古城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用脚步丈量我市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畅游古城,领略人文魅力
揭阳,被誉为“岭南水城”“海滨邹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从古及今,勤劳善良的揭阳人经过一代一代的持续努力,建成了这座远近闻名的粤东古邑,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伟力和文明的光辉,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多次美丽的蜕变。
这个暑假,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潮韵寻迹”团队来到揭阳,通过畅游古城感受其丰富内涵、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在揭期间,他们依次参观了进贤门城楼、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中山路骑楼街区,还品赏古城建筑中极富潮汕地方特色的工艺,了解古城的历史传说,感受古城19世纪初期工商业活跃的历史等。该团队负责人王晨涵说:“我们在走访中充分感受到了‘海滨邹鲁’‘浮水莲花’的卓越风采。此外,队员们还搜集了大量与潮汕文化相关的书籍,涉及潮汕方言、音乐、建筑、民俗等多个方面,通过读后讨论、分享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潮汕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
无独有偶,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非遗调研组前往揭阳多个文化地标,感受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暑假里,该调研组来到揭阳城隍庙实地调研,了解古庙的悠久历史、建筑工艺,随后还领略了揭阳学宫的儒风雅韵,追随着古朴红墙后的历史脚印,从四周的壁画、木雕中进一步了解到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文化的精髓和揭阳的红色革命文化。组员们纷纷表示,接下来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为保护与传承潮汕文化贡献青春力量,让这份璀璨的文化之光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红色研学,见证乡村振兴
揭阳是一片红色沃土,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古大存、方方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揭阳大地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暑假里,不少学生以“红色”为研学主题,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工业大学“红色基因文旅传承”党员实践队先后奔赴普宁市和揭西县,开展“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专题红色实践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和探寻我市有关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奏响乡村振兴旋律。该实践队先后到大南山街道和什石洋村,实地调研当地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红色文旅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规划、举措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走访三都书院、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寻红色文旅的多维价值。该实践队领队、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林逢春教授告诉记者,假期里的调研实践获益匪浅,实践队将通过持续深入基层调研,深挖红色文化题材,助力我市“红色村”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同时运用综合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红色旅游,为“红色村”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游览体验和文化IP,为我市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广工学子的青春力量。
7月30日至8月8日,广东财经大学知“竹”常乐实践团在榕城区梅云街道团工委的带领下,来到梅云街道竹林村,深入探访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通过组织研学、定向走访、直播宣传等形式,与梅云街道团工委共同探索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研学期间,实践团在村委会干部的引领下,游览了竹林村每一个红色革命遗址,为后续的研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研学之旅结束后,实践团基于调研成果,分别从文创产品设计、吉祥物IP设计、红色旅游路线策划三个方面制订本次研学行动方案,成功产出一个名为红竹虎的竹林村吉祥物IP,以及四款相关文创产品。该实践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实践团将会继续回到竹林村,与团榕城区委、梅云街道团工委共同完成研学组织工作和红色文旅计划,通过设计特色红色旅游线路,并以文创产品为着力点唤醒地方文旅生机,推动竹林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探寻“非遗”,赓续文化根脉
威武雄壮的英歌、巧夺天工的玉雕、曲调婉丽的潮剧……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难以言喻的古老韵味,这也成了学子们假期研学的“香饽饽”,他们以青春之力探寻非遗之美,感受文化根脉。
揭阳酱油俗称“揭阳豉油”,是久负盛名的传统调味品。揭阳酱油主要产于揭阳市区,行销粤、闽、鄂、桂、琼等省区,且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揭阳酱油的生产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9年,揭阳传统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暑假里,广东金融学院的学生踏入锦盛酱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揭阳酱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传承基地,深入开展调研参观活动。在揭阳市锦盛食品有限公司,学生们深入了解揭阳酱油的历史渊源、酿造工艺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深刻体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7月13日至19日,广东财经大学“揭秘非遗”实践团来到我市,亲身体验“蛋壳画、英歌舞、面塑”、访谈非遗传承人、宣讲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用青年人的视角生动讲述揭阳非遗故事,深度挖掘并展现了揭阳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的高质量发展。在调研期间,该实践团先后来到榕城区蛋壳画、揭东区面塑、普宁英歌舞非遗传承基地,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当地非遗的创新发展、传承现状与现实困境。在此次对揭阳非遗的调研与推广活动中,该实践团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依托“青年夜校”“榕树下的微课堂”“书香揭阳”等揭阳文明实践平台,开展系列理论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述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以及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与工作成效。该实践团成员冯紫珊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对揭阳非遗独特的技艺与匠心深有感悟地说:“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传承人的非遗匠心和独特创意。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历代匠人的坚守与传承。”该实践团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探寻我市更多非遗资源,通过现代化手段,为公众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非遗世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使揭阳非遗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