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州消防以“呵护好这座城”为使命,探索创新管理,通过“房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等五项改造,不断提升古城“耐火等级”,让弥足珍贵的古城,让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们安全更有保障。
潮州古城2.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保留了720多条传统街巷、1000多座古民居、36处重点文保单位;容纳着3.5万居民、高峰日30万旅客,被称为“活着的古城”。2021年起,在全面分析古城建筑防火特性、消防安全设施、火灾危险源、消防救援条件、消防管理情况后,以系统提升古城“耐火等级”为目标的“五项改造”开启。
湘桥区古城消防救援站站长 谢晓涛:古城消防救援站树立“融入大局、融入社会”的发展思维,坚持“古城提升到哪里、消防就同步改造到哪里”工作原则,采取综合手段、综合施策,推动住建、城管、自来水、供电等部门单位分年度推进古城房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并取得明显进展。
为33户居住在古城里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及部分“三合一”场所改造电气线路、破网开窗、安装烟感气感和简易喷淋是房改中的一项内容;另一项是国保文物单位消防安全改造,被列入全国“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投入3600万元分两期逐步完成,改造项目包括电气线路改造、消防设施配套、高空瞭望监测、文物值班点建设等内容。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共8个国保文物单位安全改造和3个文物值班点建设、3辆水罐消防车配备。其中,许驸马府已完成消防设施及用电线路的改造,并将消防安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陈悦:对(许驸马)府内6个消防栓及消防管进行改造,增大消防管口径,对电器线路进行改造,改为36V照明用电。在日常消防工作方面,我们落实24小时全天值守,并在开放前进行全面巡查,每月开展2次全府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同时在开放时段,工作人员不定时进行安全巡查,并对吸烟游客进行劝阻。
路改方面,按照“先平面后立面”思路,在平面上按照“4米普通消防车道、3米小型消防车通道、2米消防摩托车道、1米疏散巷道”的标准打通古城路网,确保救援力量能够到达“街头巷尾”任何建筑;在立面上,对广济门到上水门沿线400米建筑物外纵墙三层立面进行破网开窗、拆天面违建、三线落地等改造;免费为3.5公里长环城路100多幢居民楼、2000户居民打开3000多个逃生窗,打开逃生窗就是为居民打开了生命通道。
社区居民:有这个逃生窗发生火灾事故的时候,居民逃生有一个非常好的通道,可以通过逃生窗直接下来,得到非常好的逃生机会。
社区居民:万一着火,楼梯走不了的话,有逃生窗对消防救援也比较方便,直接打开窗就可以救人。我们之前自己也有看,这里的楼梯也窄,如果堆积杂物,有人放鞋柜之类的话,担心万一真有事了也跑不了。有这个逃生窗肯定是更好,比较放心。
水改方面,在100%完成119个市政消火栓的基础上,按照古城内“道路及进深大于30米的巷道沿线消火栓间距不得大于50米”的标准,在28条街巷“微更新”中同步增设第一批41个巷道消火栓,配备应急消防器材箱。目前还有第二批394个消火栓被纳入历史文化街区提升项目并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做到“古城修缮到哪里、消火栓就配到哪里”。
太平街道消防救援所副所长 李春鑫: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辖区消火栓等设施的全面排查并登记造册。古城区现有市政消火栓119个,巷道消火栓28个,国保室外可用消火栓12个,同时结合街巷改造工程,增设消防柜40个。
随着古城经营性餐饮场所用气量的增加,燃气安全风险大幅度提升,因此在气改方面,消防部门重点推动餐饮场所全部安装可燃气体探测装置,实现城市物联网远程监控。同时,开展“气改电”专项服务,引导用户采取改“气灶”为“电灶”,并由供电部门“上门服务”提供用电安全测试。
湘桥区古城消防救援站站长 谢晓涛:建立“消防+供电+市场监督”综合巡查队,每周固定一天开展用户端检查,有效整改电线、开关不规范用户654家,对111家民宿客栈、餐饮饭店等大功率用户推广故障电弧探测器,并成功预判3次电气火灾风险。
近年来,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适应数字政府新形势、主动创新消防治理新手段,建成融合“防”“救”功能的古城消防数字化“一网统管”平台,成为全省消防领域唯一的省数字政府基层应用建设试点,并获评省级优秀案例。
湘桥区古城消防救援站站长 谢晓涛: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一网纵观全局,能够掌握古城2403个场所、187处文博建筑、149个市政消火栓、196条街巷情况;通过动态物联“应接尽接”,实现一网感知全局,古城安装有5320个感烟报警、146个燃气报警、101个故障电弧报警、227个智能监控实现操控。对古城“全天候、无死角”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会从平台获取火情信息和定位并推送最短路径,做到“一点冒烟、秒级响应、多点调派”,做到“哪里高危、哪里有烟、哪里有火”了然于胸。其中,高空瞭望模块还实现“白天感烟、夜间感温”的功能,曾成功准确预判古城周边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