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5.58亿元,是龙川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供图
夏秋交替,是早稻收获之时,稻花香气弥漫在龙川乡间,又是一年好“丰”景。7月30日,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干部座谈会在龙川召开,新一轮的33名驻镇帮镇扶村干部来到龙川,新老帮扶干部一起总结交流经验、分享未来思路。
8月2日,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主办的龙川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参与、关注帮扶龙川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组织和基金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展开“头脑风暴”,为龙川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连续的活动,映照出深圳、宝安干部在龙川接力奋斗的身影:2021年7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宝安牵头组建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选派41名帮扶干部入驻龙川8个镇。
3年来,工作组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8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30个,捐赠物资超3000万元,链接8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支持龙川高质量发展所需,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
对于“结亲”已经21年的深圳市宝安区和河源市龙川县,3年并不算长,却有许多新“考题”需要作答。宝安将“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带到龙川,把探索出的“湾区新范式”与龙川实际结合,从机制、产业、民生等领域发力,携手龙川走上双向合作共赢的“高速路”,谱写出乡村振兴的宝龙“三部曲”。
机制创新“协奏曲”
龙川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地,是龙川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下简称“乡研院”)。乡研院组建目的是引入“外脑”支援,为“老难题”寻找更多“新解法”,从更广阔视野谋划发展。
“我们希望打造出一块‘试验田’,依托深圳的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前沿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探索。”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组长张明明介绍。2022年,在龙川县委县政府与腾讯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共建合作的基础上,工作组牵头发起成立了乡研院,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创新机制增动力。
乡研院所在地曾是火柴厂,生产的火柴行销岭南,点亮夜晚。如今,火柴厂变成了“智库”,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智囊团”相聚在此,用智慧“火柴”点亮龙川人民的幸福生活。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小红花梦想·农兴计划”,就是乡研院点亮的一把“薪火”。通过乡研院“搭桥”,“农兴计划”落地龙川,为“农创客”提供资金帮扶、技术支持和学习交流机会,赋能集体经济。
“原来油茶果榨油靠手工,起码要20个人忙3天。‘农兴计划’支持购买榨油机器,现在只需要2个人,3、4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登云镇石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邬国林说。
“农兴计划”帮助入选的35家合作社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关键生产设施,例如现代化羊舍、鸡舍、温室大棚、谷物烘干厂房等,还设立了社会化服务培训基地,助集体经济“强基”,“我们认为,通过发展合作社等集体经济激活内生动力,是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关键。”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表示。
2023年,35家合作社的平均年度收入从98万余元提升至115万余元,增长率高达29.14%,项目带动的经济效益显著。
激活内生动力并非易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工作组坚持党建引领,在各驻镇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将深圳基层党建的创新理念和先进做法引入龙川。过去3年,宝安牵头市、区33家单位开展“组团式”帮扶,广泛引入腾讯公益基金会、深圳社工协会、宝安慈善会、街道商会等社会力量,捐赠资金和物资超4000万元。产业、科技、社会治理多方力量协同“作战”,探索出许多兴“乡”新路子。
“碳交易+乡村振兴”就是其中一条。工作组充分发挥深圳交易集团在碳普惠项目上的优势,推进林业碳普惠特色帮扶项目,将减排量指标转换为生态富民红利,“碳”索绿美广东的宝龙实践。
通俗点说,这是在龙川“空气”里写出了“致富经”。2023年11月,广东华清双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川原54个省定贫困村签订购买协议,完成近67万吨林业碳汇“交易量”。项目为村民带来1000.82万元集体经济收益,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宗林业碳普惠线下交易项目。
产业共建“进行曲”
几年前,若有人问起宝安、龙川的共同点,答案可能会是“革命老区”“客家文化”“千年古邑”。现在,共同点多了一个:电子信息产业。
宝安是深圳的制造业压舱石,产业基础雄厚,支柱产业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上半年,宝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其中规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龙川,今年1至5月,龙川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高出7.1个百分点。
让宝安、龙川共同点“+1”的,是多年来产业共建的重要载体——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2014年开园至今,宝安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亿元,携手龙川将园区打造为产业“梧桐林”,吸引包括宝安上市企业景旺电子在内的133家企业入驻。
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空气能检测中心、商务交流中心……一批由宝安援建的配套项目投入使用,持续增强园区的高新产业承载力。2023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5.5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86%,是龙川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有了龙川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宝安、龙川开始探索更多“1+1>2”的共建可能性。
2023年2月,广东省首个“反向飞地”——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已入驻8家企业,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亿元。
经由“反向飞地”,深圳、宝安的人才、科研“养料”,得以更快触达龙川企业。龙川企业瑞邦智能入驻后,借助深圳的研发力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两款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在科创中心,宝安、龙川探索出“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产业共商共建共享新模式,也为其他城市“打了样”。类似的“反向飞地”园区在广东“多点开花”,宝龙经验走向全省。
眼下,宝安、龙川正在携手构建一片更广阔的“筑梦之地”——龙川新城。工作组主动援助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用“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完成龙川新城规划。未来,这一广东重点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将有望成为激活龙川未来数十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引擎。
民生幸福“主题曲”
电子信息产业成了宝安和龙川共同的“土特产”;与此同时,在宝安的助力下,龙川独有的土特产正成为村民的“金饭碗”:打造出龙川第一款有机丝苗米,协办龙川县首届鱼生文化周活动,龙川优质农副产品进驻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深圳口岸、社区,多种产品被纳入“深圳农场”“圳品”……2023年,深圳帮扶8个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抓手,落点是生活,是人民幸福美满的日子,一个都不能落下。工作组坚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一户一策、精准有效,由深圳帮扶的龙川8个镇原有监测户126户,已退出97户,退出率接近80%;49名宝安优秀老师、33名深圳优秀医生来到龙川支教、支医;千余名龙川脱贫劳动力进入宝安优质企业,在深圳稳定就业。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村居环境更宜居,村民精气神更足。宝安助推出台鹤市镇芝野村乡村振兴规划,这是龙川首个村庄规划;建立绿美共富机制,累计植树近6万株、400余亩,助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
车田村的老年青少年活动中心里,老少同乐;壮士村的文体广场上,“村BA”热闹开赛;龙母镇上,一座崭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即将投入使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塑形铸魂”,需要阵地载体,也需要更强治理能力。
工作组联合龙川县委组织部,在河源率先实施“村村优”人才培养工程,组织302名当地优秀青年攻读在职本科,其中277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筑起村级“人才池”。
宝安探索出的社会治理好办法,也被帮扶干部带到了龙川: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在龙川铺开;推动成立了龙川县首家社会工作机构,引进宝安社工模式,龙川社工持证率居河源首位。
8月起,又一批深圳帮扶干部来到龙川的镇、村报到。期待未来3年,宝安、龙川携手谱出更多乡村振兴的“新曲调”,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走好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