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维坤
我属于兴趣广泛的那一类人。有时会想,这并非全是好事,太广泛意味着不够专注。但于烹制美食上,却表现出持久的兴趣与韧性,总想着要动手制作,仿佛不如此,便辜负了与美食的一场遇见。
譬如制作猪头粽。潮州菜的制作走两个极端,要么极简,要么极繁。高端的食材,通常以最简单的烹饪方法留住食材的本味。这当然与潮州人对淡食的偏好有关。“味者宁淡毋咸”,清代美食家袁枚的名言,历来被潮州人奉为圭臬。至于普通食材,潮州人更热衷于竭力发掘,使食物实现华丽转身,充满高级感。某种意义上讲,粗菜精做更能代表潮州菜的特色,也更能体现潮州精致的文化特质。猪头粽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单从外形来看,根本看不出与猪头有何关联,所以不喜欢吃猪肉的人,猪头粽却吃得有滋有味,根本停不下来。
十多年前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制作猪头粽的小模具。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美食试验之旅。
传统猪头粽的制作方法,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无非是将煮熟的肉剁碎后,大火炒去多余脂肪,再加入配料拌匀,倒入模具中压实,挤出多余的油脂和水分,最后冷却成型。真正动起手来却十分繁琐,光挥舞两把菜刀,将一大锅熟肉剁至粒状,就把人累得够呛的。最烦的却是半天的兵荒马乱之后,整个厨房上上下下都油腻腻的,清理起来又是一项大工程。
第一次居然便成功了,顺利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大家品尝后都说味道不错,还直接命名为“陈家猪头粽”。此后每年的秋冬时节,我都会抽空做上几回,再多方听取意见,不断加以改良,比如猪肉部位的搭配,纯用猪头只能保证口感的爽脆,前腿瘦肉和五花肉的加盟,更能提升咀嚼的乐趣和鲜美度;又如煮猪肉时对火候的控制,这一环节把控不好,整个猪头粽基本就毁了;再如香料的添加量,我逐次减少,尽量不让香料喧宾夺主,确保肉香完全绽放出来,成为主角。我向来对香料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能少用尽量少用,觉得纯粹依靠香料的力量降服食客的味蕾,算不得真本事。当然还有更多细节,美食的成与败,通常是由细节决定,而且像下棋一样,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总之,通过好几年的摸索,越做越像样了。每次切好装盘后,看到赤棕色间均匀地分布着灰白点,表面油润而有光泽,肉质软中带韧,入口更是充斥着猪肉的咸香味,丰腴的油脂立马回荡在唇齿间,成就感瞬时便满满的。
每回忙完,自己吃到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分送出去,通常切开之后转眼就分派完了。美食就是这样,最大的快乐在于制作过程,最高享受的,莫过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