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这一最大任务,将古城保育活化和开发利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挖掘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内涵,全方位统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足做活山水资源禀赋文章,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古而弥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不断“潮”前进。
漫步潮州古城,每一座古宅老屋都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每一条街巷都凝聚了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市区下东平路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府第,历经两年改造提升,原来的仪门、古井等珍贵历史遗存都得以保留,经营者利用绿植、假山、叠石、理水等园林设计,同时适当引进现代设施,使得古典与现代相融,文化与休闲共生,将诗意带入生活,受到入住游客的好评。
香港游客 罗女士:我自己还没住过这种形式的民宿,而且这个建筑物也值得住,几百年历史,现在也不多了,看一下以前古代大宅人家的气派。很有特色,服务很好,出入很方便,房间、空调各方面都非常好,所有的硬件都很好。我回去一定会带朋友和家人再来。
民居客栈管理人员:这座府第为明朝官员林熙春优游林下时所建,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庭院为三进院落,房子格局是昔日潮州府第最通行的模式。2020年进行修缮,营造古典庭院秀气风韵的美感,还改善了旧宅阴暗潮湿、隔音差等问题,为游客带来新旧结合的沉浸式“博物馆”府第住居感受。
旧民居、旧府第的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古城街区景观景致。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推动“微改造”项目在多条街巷深入实施,一条条古老的街巷相继美起来、亮起来。注重把精细、精致的“潮味”元素融入古城“微更新”工程,融入现代元素,使古城更具历史层次感,让居民从家门口看得到、摸得着的“小而美”中感受古城温度,让潮州这座“活着的古城”更具魅力。
四川游客:这个街区很有历史文化底蕴,这边可以购物,买东西,都很方便。它历史比较悠久,比如说牌坊街,还有古城,广济桥都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很多人居住在里面,给人感觉人间烟火气还是很浓的。
东莞游客:看到这里当地还在生活着一些居民,跟游客之间关系非常融洽,感觉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看到这样一些牌坊的遗存,可以肯定潮州对古城的保护重视程度,包括我们刚才从开元寺逛过来,人声鼎沸。当然它也融入一些比较现代的元素,很吸引年轻人。既古老,又新潮,非常贴切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老少皆宜。
我市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切实守护好古城的历史文化,让改造提升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使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全方位改造提升下,潮州古城更宜居、宜游、宜业,在渐进式的保育活化中迎来蝶变。今年春节假期,数百万游客涌入潮州。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报告显示,潮州进入春节假期满房率排名全国第三名。“五一”假期首日,潮州跻身全国前五“旅客净流入量较大城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基础,以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吸引八方游客,潮州文旅产业迸发出巨大能量,一次次“火出圈”。
民居客栈管理人员:近几年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潮州旅游行业的发展,对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挖掘,把古城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旅游环境改造提升,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让游客来到潮州看得精彩,吃得丰富,游得开心,独特的潮州文化也让潮州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也为我们的发展带来非常好的商机。
在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和综合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潮州古城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保留了原真性和完整性,在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副院长吴雁彬看来,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古城不但很“真”,也很有“情”。这种独一无二的人情味,具有无可替代性。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潮菜学院副院长 吴雁彬:潮州古城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场所,以前说没有风光我们不观光,现在是没有场景我们没有办法做文旅。应该说潮州古城目前来讲,由于它的人情味,甚至有人讲说半城烟火半城人情味。例如我们的工夫茶,小小茶杯就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恰好为我们目前文旅发展的新趋势保留了一个非常浓郁的温馨的场合。
在全域旅游实践中,旅游的便利化体系构建是重要的一环。潮州古城区重视民宿主人文化和潮文化的物化表达,营造主客共享、和谐共生的旅游新格局,在改善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旅游形象。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潮菜学院副院长 吴雁彬:潮州古城的主宾共享,应该说保持得非常好。因为主宾共享的和谐,所以保证了整个古城有非常好的原真性。比如美食,能找到性价比很高的美食,因为百家有百味,百店有百味。如果失去主客共享,其实就变成纯粹的景区了,商业化味就更加浓重了。
注重保护好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让城市既留下记忆,又迎来新发展。千年古城,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向远而行,正在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