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智汇plus河源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篇“超高精度光纤测试与传感技术”案例推文,详细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秦玉文教授、杨军教授及团队成员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技术的具体特点、典型应用案例、未来展望等。
这是河源广工大研究院打造的“智汇+”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旨在推广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成果、专家团队、先进设备等各类优质创新资源,为河源企业提供有效对接,做好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河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在市科技局指导下,广工大研究院牵头,联合省科学院、广师大、深大及数字中心等5家创新平台共同搭建了“智汇+”河源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打通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为使命,打造集“展示、共享、服务、交流、交易、赋能”六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技术转移生态体系,促进技术成果供需精准对接,引导“双区”科技创新成果在河源落地转化,为河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智汇+”线上系统围绕河源产业需求,集聚了省内外技术、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包括30万+优秀科技成果、超1000位高水平行业专家、价值超10亿的共享仪器设备、1000+优秀成果案例,为创新资源与河源产业的有效对接提供有力支撑。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宏介绍,研究院联合落户河源的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此平台,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人才、技术、成果有效对接到河源,对接到企业,为企业的新技术突破、新产品开发提供助力,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研机构该如何作为?近期,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表示,新的一年,将围绕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河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是由广东工业大学和河源市政府共同建设的研究机构,集中国家IC基地、华南工业设计院、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优势资源,整合信息、计算机、工业设计等重点学科的力量,为河源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
2023年,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珠江人才团队”,主要围绕自主研发及产业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试基地和产业创新服务等方面,努力构建“技术研发+专利布局+中试基地+产业赋能”融合发展模式。
针对宽带高效毫米波高速无线通信应用的需求,研究院“珠江人才团队”突破毫米波相控阵集成电路面临的大带宽、高效率和多波束等挑战,形成了MMIC芯片新产品4款,截至目前已形成5G射频前端芯片核心产品8款。
黄国宏表示,近年来,研究院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尤其在5G射频芯片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下一步,将推动科技成果在河源落地转化,为河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河源广工大研究院积极实践“双区研发+河源落地产业化”创新模式。引进广东工业大学方岩雄教授团队,与九明制药联合开展的“国家二类新药地氯雷他定片临床前研究”项目顺利验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带动企业新增销售额3060万元,新增利税1420万元。同时,5家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达405.4万元,预计每年带动企业新增产值1.58亿元,每年新增利税1255万元。
“2023年,这几家研究院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数有了新突破,在合作质量和合作深度方面有了更好的提升,也为新一年的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黄国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