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提档增效任务目标,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在住建部2023年历次评估中分数逐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第三季度我市评估得分为69.9分,实现从三档(成效不明显)升至二档(成效较好),位列全国111个中等城市第31名,全国297个城市第98名,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提档增效任务目标。
完善机制,不断强化制度支撑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去年以来,我市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多次召开会议推进该项工作。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县(市、区)相关人员参加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提档增效调度视频会议等,签订了我市提档增效责任书和结对帮扶协议,凝心聚力抓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阶段来,我市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支撑:以督导评估为抓手,重新制定了《揭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评估工作,通过量化指标、现场指导、评估排名通报等方式,倒逼各地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已开展4次评估,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315宗;印发《揭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积极与东莞市对接学习,研究结对帮扶工作。此外,我市还推进立法工作,《揭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已完成起草,现已进入审查阶段;《揭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也已经启动。
为加强行业管理,我市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市商务局印发《关于推进揭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发改局出台《关于“减塑行动”系列活动方案》《揭阳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23年版)》,市民政局出台指导意见,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等,都在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体系建设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市切实将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设置垃圾分类桶超4.8万个,投放点(亭)3090多个,配备餐厨垃圾分类运输车7辆、可回收物运输车26辆、有害垃圾运输车2辆、其他垃圾运输车254辆,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2个,建成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站5个、大件垃圾处理站3个、可回收物回收网点68个,完成了120家再生资源企业通过商务部备案。
与此同时,为持续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我市按照“宜烧则烧、宜埋则埋、焚烧为主”原则推进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6座,总设计处理能力4500吨/日。其中,焚烧厂3座,设计处理能力3000吨/日;填埋场3座,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日。正在推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6座,包括焚烧发电厂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3650吨/日。
深化宣传,加强问题整改落实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提升民众文明素质的重要一步。我市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结合提档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制订长期宣传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23年,全市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39场次,参与志愿者6050多人次,宣传服务覆盖达70多万人次;在人流密集区悬挂400个特色灯杆宣传牌,更新92处宣传栏画面。
与此同时,针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短板,我市结合实际,靶向施策,对分类体系、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等薄弱环节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并加强部门间工作联动,合力解决存在问题,逐条落实整改。如针对两网融合不到位问题,商务部门、供销社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的指导,至目前,已有120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商务部备案,进一步提升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针对居住小区台账不完善等问题,已落实各区对小区投放点摸查,并完善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指出问题、落实整改;提高回收利用率,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努力推进“两网融合”;加强宣传引导,以“线下+线上”模式,提高宣传覆盖率;加强党建引领,建立市、区(县)、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员“双报到”工作,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