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在揭阳市揭西县,春耕筹备、春茶采收,一幅幅人勤春早,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2月1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主题,拉开了2024年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作为粤东农业大县,揭阳市揭西县近年来高度重视涉农产业科技发展,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如今,揭西县农业规模不断做大、农产品品牌火热“出圈”,揭西县农业发展不仅从“农”向“产”逐渐完善,更以精深加工、创新科技作为引擎,带动产业创新升级,闯出品牌增长新空间。
从粮食稳产到节本增效
打造机械生产“新引擎”
近年来,科技进步逐渐成为“三农”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支撑引领作用愈发明显。纵观揭西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兴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
每到水稻种植、收割时节,种植基地内机器轰鸣,收割机在稻田里往来穿梭,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尽收于机腹储谷仓内。近年来 揭西县棉湖镇近4000亩的分散耕地通过规模化流转整合,已实现了水稻耕种收全链条统一管理。“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工,而且节省成本。”棉湖镇一水稻种植户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从传统的“人扛牛拉”,到现代时髦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近年来揭西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逐步提高,在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揭西县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揭西县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垦造水田、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大力倡导水稻良种培育、高产栽培、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指导和试验,鼓励广大群众紧抓有利时节,确保颗粒归仓。”揭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桂山介绍说。据统计,2023年揭西县早晚造水稻播种面积30.40万亩。
粮食丰产的背后,不只有“靠天吃饭”,更在于技术创新: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也为“端稳粮食安全的饭碗”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与风险防御能力,2023年9月,揭西县稳抓“保险+气象+科技”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中华财险揭阳中心支公司向棉湖镇水稻产业园的经营农户交付第一批“稻田好管家”项目成果,为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科学化布局、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定制综合农事气象站,农户通过手机便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天气情况,设备采集的降雨量、风速、温度、土壤温度、湿度等区域性气象数据也有助于农户科学防御气象和病虫灾害。”
推进水稻栽培机械化发展,可以挣脱人畜力无法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限制,以及满足人工无法实现的现代农艺要求,进而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加快揭西水稻产业全环节升级与全链条增值,揭西县引进揭阳市好粮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棉湖镇,投资1.5亿元建设揭西县水稻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4000多亩,规划建设烘干厂房、碾米厂房、农资仓库、农机维修基地和育秧基地,同时配套符合行业标准的烘干设备、碾米加工生产线、4000吨仓储设备等,通过产业联动、聚集现代要素建园,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从生态种植到科技赋能
触摸产业科技“新高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产业发展中,如何将做好“土特产”文章与科技支撑有效结合起来,揭西县进行了丰富的探索。
在揭西大洋山,一垄垄流翠飘香的生态茶园隐匿于粤东大北山南麓。这里素有“中国云顶”美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出独特的揭西生态好茶。近年来,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基础,揭西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以特色茶叶产业为抓手点绿成“金”,为广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揭西茶经”。
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为生产高品质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揭西县积极创建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打造揭西县茶叶市级产业链,稳定茶叶产业供应链、健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目前,部分茶园采用智慧化系统控制、水分一体化喷灌设施、茶园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实现茶叶从田间到茶杯全过程可以追溯。通过精确的管理方法,大幅提升我们茶园的管理水平。”揭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雷启云表示。
去年以来,揭西县支持云顶茗合作社整合打造1500亩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深入实施茶园土壤高效安全培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创建智慧茶园,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2023年9月,云顶茗合作社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作为潮客文化融合发展区,“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的揭西茶文化射出了潮客文化兼容并蓄的深厚底蕴。其中揭西炒茶独具地域特色。作为广东重要茶产区,如今揭西炒茶在生态产业化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目前,我们在揭西炒茶传统的工艺上进行了产业加工升级,引进了现代化的智能设备,连续化设备和机械化设备,采用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实现全电脑控制,精准称量,温度精准控制,在保证传统工艺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揭西炒茶的标准化、安全化和品牌化。雷启云表示。为延长茶产业链条,推动茶产业换代升级,揭西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还与科研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揭西大洋炒茶生化成分与健康效应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利用揭西茶叶资源进一步创新开发揭西茶品类,推动揭西云雾炒茶的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极大提高茶叶产业价值。
从科技强农到品牌融合
挖掘农特土产“新价值”
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是地域特色和科技转化集成的成果,没有科技加持,品牌就没有“优质优价”的根基。揭西县通过“科技强农+品牌塑造”以“质”取胜,让农业特色品牌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每年春夏交替时节,揭西大山深处的苦笋便会大量争相冒尖、破土而出,每年苦笋采摘期,广东京溪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就马不停蹄地将新鲜采摘的苦笋进行水煮、摊凉、去皮、精筛、细选、分装等一系列工序,最后等待它冷却后包装入库冷藏,保证笋质清脆、口感鲜爽,品质优良的苦笋也吸引了各地消费者购买“尝鲜”。
苦笋是揭西县竹笋产业的特色产品,全县苦笋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量约2.4万吨,年产值达8亿元。
“每年农户种植的苦笋都运来我们这里深加工,不仅保持苦笋特有的原滋原味和营养成分,而且食用方便且能够长期保存。”自揭西的广东京溪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财表示。如今,苦笋罐头是广东京溪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龙江牌”野生大洋苦笋罐头获得“首届揭阳十佳旅游手信”并成功入驻北京新发地综合交易大厅。
苦笋罐头是广东京溪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通过深加工技术,以保持苦笋特有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食用方便且能够长期保存。
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品牌持续化发展的底层逻辑,更是打通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揭西县帮助农民借助数字化的管理和销售方式创富,用科技打开农产品上行的通路。
揭西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后,经营主体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直接带动苦笋产业效益提升。
随着短视频、直播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数字化工具也逐渐。近年来,揭西县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共培训茶叶、南药、花卉种植、水稻种植等产业205名学员,全面提升了农民的经营管理、电商销售、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在2023年2月、7月分别开展2021年、2022年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培训班,分别培训81名、56名学员,组织学员进行现代农业理论学习并到数字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电商等基地观摩学习,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成效,助力农产品品牌推广。
为加快推进揭西“土特产”走出揭西,走向全国。揭西县还积极搭建揭西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参与的模式,在农户与采购商之间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目前, “揭西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通过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电上网”“云端”销售,聚集各种要素资源,实现“源头集采接地气、采购销售通心意”。
日前,揭西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通过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电上网”销售,实现“源头集采接地气、采购销售通心意”。
揭西特色通过“科技支撑+品牌塑造”,增强了揭西“土特产”的市场认同感,走出了一条集产品销售、口碑营销、三产融合于一体的出山进城、走向全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