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渔湖街道阳美村东接渔湖社区,南与长美、福田两村交界,西临榕江南河,北靠望江北路。全村分富远、河上两个经联社,纯为袁氏族人聚居,村民奉北宋兵部尚书袁琛公为始祖。阳美袁氏于元代先后从相邻的阳潮里(今长美村)迁创,古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古官道经过,古迹至今犹存,是一个古朴自然、宜耕宜渔宜业的岭南水乡,于2023年11月被认定为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
依水而居 环村皆绿
阳美村濒临榕江南河,村内水系纵横交错,环绕全村。走进阳美,只见村落民居依水营建,河面碧波荡漾,岸边树影婆娑。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古朴幽静的传统村落,给人远离尘世喧嚣的舒适。村民们傍水而居,向水而生,丰富的水资源一度带旺了当地的捕鱼业。改革开放前,阳美村为纯农乡村,村民除种田之外,大多以捕鱼作为副业。捕鱼时通常是成对结伴,也就是说,出水捕鱼时要两条船同时作业,两船往两边拉网,然后向中间合拢,把鱼群往中间赶,最后才收网捞鱼。粮丰鱼盛的生产方式,让阳美村成了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依水而居。
在阳美村铺上联社村道两旁,耸立着一排排整齐挺拔的水杉。作为农业大村,这些水杉在农耕时代为当地的农作物防御台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今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走在阳美的村前屋后,这里环村皆绿,人在村中,村在绿中,满眼秀美的乡村风光涵养了清新自然的人居环境,让人轻松舒适。
古道榕荫 幽静舒适
在阳美村富远老寨前,这里保留有一段古官道,这条宽约1米,在今天看起来显得狭窄的小路,古时却是揭阳县城东南面一条陆上交通要道。从《揭阳县正续志·卷一·疆域图》之《渔湖都·图》得知,这条官道西起县城东门,途经凤围(今东郊)、义和、凤林、仙阳等村,然后到达县志中记载的“铺子村”,即现在的富远村,再由铺子村通往化龙桥、港墘、火烧地等村,最终抵达凤坡渡,即现在的渔湖塘埔渡,在这里与北面东出进贤门的另一条官道汇合后,由渡口横渡榕江进入炮台地界,是揭阳东面通往潮州府城和潮阳县城的要津。据《潮汕袁氏族谱》记载,元泰定四年(1327),袁氏十世祖袁遂(号言举),及其弟袁昌(号南川)兄弟两人(春峤公派系)见官道往来人员众多,是经商之地,于是便到官道边搭建铺仔经营茶水、日杂用品,方便过往行人。后来生意日渐兴隆,觉得是个创业的好地方,于是请来地师勘察地理,落籍创村,村因一间铺子而兴起,故取村名“铺子”,后来改称“铺上”,村民们奉言举公和南川公为创村始祖。后来,袁氏十五世祖天是公(岩隐公派系)也从长美村迁到铺上定居,成了铺上袁氏的一支。到了清末,村民们再将村名改称“富远”,村里稍上年纪的村民依然记得原来寨门的一副冠首联:“富祈阿顿闻天下,远望君山贯古今”。
怡然自得。
河上联社位于铺上联社的南面,南邻长美村、福田村,古时这里四周环河,全村只有一个寨门进出沟通陆路,先贤们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取村名称“河上”。《潮汕袁氏族谱》记载河上村为袁氏六世祖开创,传至隐能公时子孙昌盛,于是族人们兴建隐能公祠以作纪念崇祀,敦亲睦族,祠为两进式两火巷建筑格局,堂匾悬“重光堂”。
古时河上村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村民同样以农为主,兼捕鱼及其他副业。2023年笔者到河上村走访时,村里八旬有余的袁愈标老人向笔者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生产队”时期,村民们“出工”种田都会到寨门口老榕树下集合出发,农闲时这里又成了人们纳凉聊天、妇女绣花做手工、孩子嬉戏玩耍好地方。如今几十年的光阴已经逝去,这株古榕树也在一次强台风时倒伏了,值得庆幸的是台风过后村民们进行扶植保护,虽然树身明显倾斜,但古树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目前枝叶越发繁茂,郁郁葱葱,矗立在老寨门口,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注视着古寨的一砖一瓦,伴随着一代代袁氏族人成长成才,也留存着一代代河上袁氏族人的乡愁记忆。
尚书门第 光裕后昆
水有源,树有根。追溯富远、河上袁氏的祖源,均发自村南相邻的长美村,始祖袁琛公生于北宋年间,字朝玉,号昆山,原籍浙江衢州龙游县,宋庆历年间进士,后任兵部尚书,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元丰六年(1083),袁琛公因反对当朝变法新政,被贬谪任潮州刺史,后不愿回朝为官,遂落籍潮汕,其子袁熙迁创渔湖都袁厝寨。据《潮汕袁氏族谱》,袁氏七世祖岩隐公与其弟椿峤公由袁厝寨迁创阳潮里,即现在的长美村。
崇德尚贤。
为敦亲睦族,弘扬祖德,元至元年间(1264~1294),袁氏族人合力在长美老寨内营建宗族性总祠——袁氏家庙。家庙原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扩建为五开间三山门三进两天井兼拜亭建筑格局。家庙门匾为明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瑞图所书,极富书法艺术价值,原安置在家庙大门口的元代石鼓,扩建时被移至南寨门门口,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袁氏的繁荣昌盛。
在富远古寨,这里有两座被村民们视为重要保护对象的历史建筑——庄诚公祠和乐毅公祠。庄诚公祠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建筑格局,后厅悬“燕贻堂”。乐毅公祠同样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建筑格局,后厅悬“崇德堂”。
隐能公祠位于河上古寨的中心位置,是族人们的精神纽带,清代创建,主体坐西向东,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火巷建筑格局。历经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的风化剥蚀,新中国成立后祠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1952年进行重修,2005年再次修建。
行走在阳美村,不管是富远还是河上,您都会感受到村庄的整洁优美,水乡特色独具韵味。其中富远老寨前这条溪流水面相对宽阔并呈长条状,水流比较平缓,是村民们开展龙舟训练、表演的理想水系,这让村里的龙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长盛不衰。除了龙舟文化,富远村的潮乐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传承,村民们茶余饭后或闲暇时间,经常汇聚到村口的大榕树下,奏奏潮乐,聊聊家常,畅享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