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镇立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心镇定位,深化“1234”规划布局,坚持强化规划引领、培育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高标准提升西片区“蔬菜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农旅融合基地、特色农业基地、高端农业基地、亲子研学基地等“五个基地”,推动西片区五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实现埔前镇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强化规划引领力,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埔前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编制《“蔬香田园·静谧山水”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为实现乡村连片发展提供建设指引。坚持立足资源禀赋,规划以鹏城大道为主线,串联西片区坪围、上村、高围、埔前、陂角等5个行政村,根据各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客家美食、精品民宿、耕趣田园、红色记忆”形象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村。坚持示范引领,陂角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正在加快编制《埔前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方案》。
二、培育产业源动力,推动乡村涌现“新业态”。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投资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坪围村温室种植兰花田园风光体验基地、高围村五指毛桃产业园效益凸显,每年为村集体提供稳定收入。同时,强化村企合作,坪围村工厂化水循环养殖鳜鱼和广东四季厨房肉牛养殖项目顺利投产,温氏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上村、高围、坪围、陂角村计划与广东同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渔光互补农业基地项目养殖鳗鱼,进一步丰富种养产业业态。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上村村红色教育基地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场所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一批优质农家乐发展,埔前村乐心农场每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陂角村打造了近年来河源市内人气最旺的乡村旅游地——蔬香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7万元。同时,加快谋划“花田客”客家集市、乡创社区等项目,进一步擦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招牌。
三、提升环境软实力,打造乡村蝶变“新风景”。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五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村庄保洁覆盖面、垃圾处理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完成率均达100%。同时,每季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活动,对“红旗村”“红旗小组”“红旗家庭户”授牌表彰,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助力推进绿美源城生态建设,积极配合春沐源小镇绿美示范点、陂角村绿美示范村、高围古树公园绿美示范公园建设,谋划打造春沐源秋枫路、埔紫荆路、坪围紫荆路等林廊绿道和上村双拥林、高围廉洁林、上村红色林等主题树林,进一步扮靓村庄“颜值”、擦亮振兴“底色”。
四、完善治理内驱力,助力乡村迸发“新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全力巩固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成效,推行乡村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积分制,利用“粤治美”小程序,对积分工作实行线上管理,将人居环境常态治理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范畴,激发村民自我管理内生动力。强化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擦亮坪围村“全国文明村镇”“广东省文明村”招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陂角村省级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卫生整治、美丽庭院、“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有效动员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