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日,东源县召开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暨交通大会战誓师大会,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认识、鼓足干劲,围绕“补短板”“强骨架”“拓空间”三个方面奋起攻坚,加快推进20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吹响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的奋进号角。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作为粤北山区县,东源县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不断强化基础设施联通,奋力“融湾”“融深”,持续释放交通先行动能,近三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8.9亿元,完成交通项目建设55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坚实的交通基础。特别是今年以来,东源县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畅通对外交通“大动脉”和县域交通“内循环”,推动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东源段)、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东源段)、黄田大桥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5.2亿元,推动交通路网建设取得新的扎实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东源县已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尤其是县城区位优越、已纳入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东源仍存在交通短板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抓紧解决,东源的区位优势就不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更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东源交通强县的建设任务可谓异常艰巨。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为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县,东源县积极抢抓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机遇,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民生福祉,全面部署开展“百千万工程”暨交通大会战,力争通过新一轮的交通项目建设大热潮,推动域内交通路网不断完善,更好支撑保障“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
20个重点交通项目、今年完成投资8.5亿元、到2024年底前完成投资33亿元……此次交通大会战谋划的交通项目规模之大、投入之大前所未有,背后不仅折射出东源县委、县政府开展交通大会战、建设交通强县的坚定决心,更蕴含着交通建设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深远意义:从思想认识层面看,开展交通大会战是东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迅速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河源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从发展需求层面看,开展交通大会战是推动东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前提;从民生福祉层面看,开展交通大会战是满足东源父老乡亲对美好出行需要的必然要求。
此次交通大会战攻坚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想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关键是找准工作的方法,打出会战的章法。
“战略”层面分为三个阶段,科学部署每个阶段具体目标任务,推动实施20个重点攻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力争形成建设一批、完工一批、开工一批、 储备一批的良性梯次发展格局,为东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动员部署阶段,通过广泛动员、全面部署,按照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倒排建设工期、实行挂图作战,着力营造推进“大会战”活动的强大声势。二是全面攻坚阶段,根据项目攻坚情况再细分为3个时间段,明确20个项目的推进进度和具体要求,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三是总结提升阶段,在全面攻坚各个阶段后期分别对交通大会战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储备、开工、建设、完工”的滚动接续机制,加快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战术”方面攻坚“三大重点”,以增进民生福祉和服务经济发展为着力点,立足民生所急、发展所需,以“补短板”“强骨架”“拓空间”为抓手,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一是聚焦“补短板,惠民生”,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危旧桥改造以及灾毁损毁修复道路等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6亿元。二是聚焦“强骨架,提效能”,主要包括国省道和高速公路改扩建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4.7亿元。三是聚焦“拓空间,促发展”,主要包括西环路、抽水蓄能电站道路以及“绿美环线路”和“高速出口连接线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7亿元。
号角已经吹响,战书已经下达。东源上下将凝聚合力、重锤擂鼓、狠抓落实,坚决打赢交通大会战,推进全县交通质量大提升、实现大跨越,努力以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