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门城楼是我市的地标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多年来我市一直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充分展现潮州文化魅力、彰显人文遗存。近日,广济门城楼活化利用项目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广济楼,看看它是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时代风采。
广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历来为潮州城之城防、交通要隘,矗立于潮州古城墙的正中,与广济桥相互辉映。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均有修缮,现为仿宫殿式建筑。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博馆员 钱燕璇:广济楼共三层,建筑面积约866平方米,楼里具备足够宽阔的观赏空间,为陈列布展提供了极好的空间基础。我们因地制宜进行有机更新,将非遗的活态传承引入到古城地标建筑广济楼。
登上广济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潮”作品,它们将潮州非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博馆员 钱燕璇:我们先后将一二层设为潮州非遗精品展,融入潮州市十几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精品。邀请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演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让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座“中原古典文化橱窗”的古城楼得以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在年轻手艺人的巧手下,精致鲜活的非遗作品渐渐被勾勒出来。游客在这里领略潮绣的细腻华丽,感受潮州木雕的精巧雅致。

潮州木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嘉:在这具有潮州建筑特色的广济楼里演示我们的非遗文化,能更好地向外来游客展示我们潮州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感受到我们手工艺的精湛。
广东省中级工艺美术师 林楚罡:我们在古城楼上展示,让游客们在这里看到了潮州非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潮绣的特点,感受到多样化的潮州古城文化。
活着的古楼和非遗“双向奔赴”,实现了创新性活化和创造性发展。这种沉浸式的文旅体验,也给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留下了独特的记忆。

中山游客:第一次来潮州,我们大开眼界。我们来到广济楼上,看到非遗作品展示在这里,还有非遗传承人也在这边,动静结合,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很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一些重要节点,广济门城楼内设有文化项目表演,独具潮州特色的古建筑和非遗项目融合展示,相得益彰,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潮州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广济楼逐步成为潮州文化集中体验区,着力实现文化赋能。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博馆员 钱燕璇:我们加大引进社会力量,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以研学游为载体构建文化实践大课堂,带大家感受古建筑之美,让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种子,不断凸显广济楼的人文教育功能。
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必须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近年来,广济门城楼管养和智慧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为参观者打造安全舒适的空间。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博馆员 吴伟鹏:我们设有专人负责对广济楼进行全面保养管理,包括对内部环境加强保洁卫生、安全巡查、参观秩序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通过安装视频监控、无线烟感探测器和报警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全面多方位进行全天候监控,确保文物安全和非遗展品在楼内有序正常展出。
作为一座沉淀着潮州优秀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如今的广济门城楼正以其独特的风姿,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为赓续城市文脉、涵养文化自信提供了活力源泉。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博馆员 吴伟鹏: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传承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文化传承体验平台,积极推动古楼和非遗美美与共,让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讲好古城故事、传扬潮州文化精髓、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