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化、寻求机遇”成为贯穿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主旋律。双碳投资成为热潮,ESG投资被广泛认可,国家科技补短板的时代风口汹涌而来。2022年以来,宏观经济承压,股权投资行业面临新形势与新趋势。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8月10日在杭州召开,一众政府领导、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大咖与主流财经媒体,共同探讨投资趋势动向,演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变奏曲”。
会上,联创资本韩宇泽先生发表题为“私募股权的困境与突破”的主题演讲。韩总提出,当前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遇投资规模大幅下降、市场消化高估值风险、退出市场压力较大、社会资本出资意愿降低、保险公司出资谨慎等困境。他认为国家可将私募股权直接融资作为重要融资手段之一,激活民营资本活力,加大长期资金对股权投资的配资,通过授权发展S基金等措施破此困局。
(联创资本韩宇泽演讲)
联创资本:把握市场变局 掌舵投资风向
联创资本是中国本土资深风险投资机构,1999年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经贸委产业基金联合发起设立。经过21年的发展,投资300多家企业,其中92家企业已成功上市或被并购,管理基金规模逾500亿元。
(联创资本韩宇泽接受媒体采访)
创投行业与投资格局“风云变幻”。针对传统互联网等投资热土的“降温”,韩总称投资人须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市场变化。近年,投资热点从互联网转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行业,投资人更应预防系统性风险,及时调整投资“方向舵”。
作为深耕风投二十余载的投资人,韩宇泽提出他的投资“法宝”:投自身熟悉的行业,考察企业家团队整体的创新及抗压能力。以其投资的新材料企业为例,该企业持续发力全降解材料领域约10年,常年亏损。但该企业在上市前两个月迎来市场的“大爆发”,最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全降解材料行业的“领头羊”。韩总道,“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将支撑企业肩负使命、向前迈进。”
(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现场)
联创资本:银行布局私募股权受挫 S基金或成破局新靶点
在资管新规前,商业银行曾是私募股权最大的出资人。政策出台后,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作为LP入局私募股权基金。截至2022年2月,共11家理财子公司作为LP参与了私募股权基金,共计投资32支基金,累计投资金额仅142.69亿元,出资比重较小。韩总认为,中小投资者曾被银行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吸引,国家调整后的房产政策影响中小投资者信心,相关高收益理财产品随之遇冷。相较固定收益,风险管控得当的股权投资更易收获高回报,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股权投资仍存在资金退出困难等系统性风险。
近期,北交所率先尝试S基金、股权转让,上海股交所也将加入其中。S基金或成为解决资金“退场难”的一把利剑。私募股权市场同样存在不良资产,若从国家层面引导S基金发展,将有助S基金公平估值定价。
联创资本:赋能民资破局 创投行业向阳而生
韩总在对话中指出,当前投资格局处于“变奏”时期。一方面,民营创投发展空间受限,不利于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资本比例相对失衡,LP向GP转换的热潮,市场正位于高估值风险消化阶段。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年融资整体呈下降态势,资本未流向实体经济,其中最具投资能力的保险机构占权益出资比例降至6.3%。
困境破局,需要国家层面赋能民间资本与管理机构,如政策上提升直接融资,激发非公资本等各类资本的活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此外,要加强风险管控,通过时间检验投资成效。
韩宇泽坚定地认为,“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私募股权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发展空间潜力大。政策扶持直接融资,将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带来新动能,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