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防范疑似红火蚁,进入夏季,有的市民群众喜欢在清早或晚上到有绿化的地方锻炼、休闲散步,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也要提防蠓虫,避免被咬伤。
夏日炎炎,户外草丛出现一些小虫子,有市民反映,一不小心容易中招被咬伤。
市民 王女士:
一点小虫子什么的我也没怎么发现,就咬起了包,喷点酒精不管用。
市民 张先生:
自己抹点药,消一下毒,穿个长袖长裤防止一下。
医生介绍,这种小虫子叫蠓虫,比芝麻还小,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黑点,“攻击力”却比蚊子更猛。
榕城区慢性病防治院防治科主任 薛文昌:
蠓虫喜欢生活在潮湿、松软、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内及水塘、树洞、沼泽和住区附近的粪坑、污水沟等处,一旦人被咬伤,就会出现红点或红斑,浑身奇痒,而且越抓越痒。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如果挠破伤口,可因感染出现大面积红肿,甚至中心部位会出现水泡。有的可变成水疱,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
市民一旦遇到被蠓虫咬伤,可以用冰敷的方式解痒,千万不能用手抓挠,避免感染发生。
榕城区慢性病防治院防治科主任 薛文昌:
可以用自来水把叮咬处冲洗干净。接着用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擦洗。皮肤瘙痒症状明显者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有起泡,且不小心弄破,可用碘伏擦拭,半小时擦拭一次。观察24小时,若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夏季除了蠓虫外,市民外出时,还要注意防范蜱虫、红火蚁、隐翅虫等。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清凉止痒的外用药,一旦被毒虫叮咬可以及时涂抹,遇见各种蚊虫不要直接拍打,避免其毒液、口器等沾染到皮肤造成过敏反应。
榕城区慢性病防治院防治科主任 薛文昌:
户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浅色系着装,长袖+长裤。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区域,如不可避免的话,建议在身体裸露的部位涂抹一些驱蚊水。对小孩来说,驱蚊酯相对比较安全。勤洗澡也是可以有效降低被叮咬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