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你们知道吗?
端州有2条古街都以“营”命名的,
一是水师营(巷)、
二独立营(坊)。
说起水师营、独立营的那段历史,
但凡老肇庆人都曾知晓一二。
肇庆水师营得名源于此地
明清时期曾驻扎过一支水师;
独立营得名,
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此成立了
肇庆第一支武装警察支队。
如今水师营、独立营
这两处兵营驻地都已经褪去历史光环,
演变成了普通的民居小巷。
水师营
见证了肇庆昔日军事重镇历史
现在的水师营
只是一条短浅的巷道,
它起于天宁南路原端州电影院,
止于近圣里,
全长大约250米、宽约9米。
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现代的两千年间,凭借独特的地理、地域优势和良好的西江水道,肇庆成为岭南的军事重镇。据史料记载,水师营明代称“嗣厚社”,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抗倭英雄、广东总兵戚继光在肇庆城内设置海防馆,驻分巡海道副使,负责招募、训陈水师。
当时的两广总督吴文华在城东设肇庆水师游击将军府,故址也在如今的水师营,把总陈凤招募水兵240人,还有8艘战船,负责西江羚羊峡东口至青歧一带的江防。
△ 1925年地图中的水师营,又称永厚西约。
明崇祯四年(1631年),两广总督王业浩为防止倭寇进入广州,加强广州一带海防,升肇庆水师营参将为水师镇将(总兵)。明朝灭亡后,满清统治者仍然十分看重肇庆西江的战略重要性。清雍正三年(1725年),肇庆水师营由水师镇将升格为水师提督。
直至清光绪年间时,肇庆裁撤水师,水师营的水师全部撤走,而留在此处的营地则演变成了民居,“水师营”街名也沿用至今。
水师营曾改称“解放北路东街”,
1981年恢复称“水师营”。
水师营生活着几十户人家,
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明末的清真寺,
以及3幢民国时期的房屋。
△水师营褪去历史光环,变成了普通小巷。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走在这条巷道上,
如果不了解水师营的历史,
根本不会想到这条巷道的旧址
是清代广东海军司令部。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
现在的水师营早已褪去它的历史光环,
变成了一条普通小巷。
独立营
见证了武警在肇庆的发展史
独立营位于端州城区
城北路人民中路的横巷,
约400米长,
这条横巷见证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在肇庆的发展史。
△独立营现在是人民中路一带的民居。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向海南岛撤退,几十万大军经过肇庆。为“反攻”设下埋伏,留下不少特务、土豪恶霸。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江一带区域的土匪尤为猖獗,过往的船只经常遇到打劫,于是,广东省公安厅先后在肇庆成立了公安队,公安西江水上分局,并进驻了3个武装护航连队,与匪霸开展了激烈的斗争。
经过五年时间,
一举打掉了众多匪霸组织。
在此基础上,
1956年初,肇庆第一支武装警察支队
在“独立营(坊)”成立,
直到1966年7月,
归入肇庆军分区管辖,编为独立营。
1981年,
肇庆把驻扎独立营的街坊定名
为独立营(坊),
这就是“独立营(坊)”得名的由来。
老街,留住一座城的记忆,
见证每一代人的进步。
作为一个肇庆人,
传承、弘扬肇庆文化
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