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下称“面对面”机制)建立以来,我市聚焦“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民生问题,向市民和网友公开征集医疗卫生、饮水安全、教育教学、交通出行等领域代表性问题共2728宗。其中,已办结944宗。
“现在我们去医院看病更方便了。”“以前要看天吃饭,现在在家里拧下水龙头就出水了。”“新河紫路通车后,出行更加便捷了。”“很少看到有未成年人骑共享电动车了。”……如今,一件件群众身边“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东环路(河源高级中学路段)人行天桥
群众身边“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以前有很多年轻仔把共享电动车当成‘炫技车’,耍酷。”“以前一辆小小的共享电动车上‘挂’着多个人,拉风。”近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表示,以前未成年人骑共享电动车比较多,安全得不到保障,现在在大街上,很少看到有未成年人骑共享电动车了。
今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面对面”座谈会,聚焦“出行难”问题。座谈会上,有群众代表提出市区随处可见未成年人骑共享电动车到处飙车,更有甚者,在公园跑道内骑行,给市民出行造成威胁。
记者从城管执法等部门获悉,已督导哈啰、美团、小彬、人民出行等4家在市区准入运营的共享电动车企业进一步完善注册登记使用程序,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登记制度,投放的车辆需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购买人身意外险和产品质量险。目前,4家企业均已完善网络实名制登记审核,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不能利用自身信息进行注册登记并使用。同时,已督导4家企业严格落实管理主体责任,联合第三方路巡管理公司,加强市区共享电动车常态化巡查,对发现的未成年人骑行行为立即予以制止。河源小彬蓝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程华告诉记者,对未成年人利用家长信息登记注册并使用的行为,由企业核实后予以封号处理。
志愿者在规范共享电动车停放秩序
此外,针对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区域骑行行为,目前4家共享电动车企业也设置了非运营区。“对这些人群密集公共区域,会设置成非运营区,用户一旦骑行到这种区域,会触发车辆断电跟语音超区提醒。”哈啰出行河源市运营负责人陈子杰说。
“目前已在市区范围优化组合了1200个车辆停放点,并标注‘共享单车停放点’字样,有效地引导了市民群众文明规范停放车辆。”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河源市共享电动自行车协会作用,突出行业规范管理;建立值守机制,着重对重点路段点位加强管控;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管理考核评价工作落实,推动我市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更加规范、市民出行更加方便、群众更加满意。
944宗群众反映问题已办结
“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按预约时间前来就诊,不到30分钟就看完了,整个诊疗过程很快,服务也很周到。”昨日,市民冯女士的小孩有点咳嗽,便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就医,在医护人员、志愿者指引下,从候诊、看病到取药,整个就诊过程便捷、舒适。
去年10月召开的首场“面对面”座谈会,聚焦“看病难”问题。有群众代表反映工作日时间难挂号,稍微晚点就没号了。
“如经评估患儿存在急危重症的表现,一律绿色通道优先就诊。”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敖桢桢说,该院根据就诊人数,弹性增加门急诊医疗资源。在高峰期,启动院科两级应急预案,比如儿科门诊医生下午下班时间延迟至18点;上下午每人均在原号源数基础上多加5至10个号。同时,儿科急诊弹班医生出诊时间为当日19点至次日凌晨2点。每周一至周日19点至22点增派1至2名医生以弹性排班制的形式参与急诊应急工作等,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如今,“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医院无去铁药”“全市医德医风整治”“线上门诊诊查费无法实现医保报销6元问题”“文昌花园小区缺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据了解,自“面对面”机制建立以来,我市向市民和网友公开征集了医疗卫生、饮水安全、教育教学、交通出行等领域代表性问题共2728宗。其中,已办结94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