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祠路这条岁月老街蛰伏在榕城的中心腹地。作为城市中心的商业母脉,它在榕城人的心中永远占有无可替代的份量,更成为一代代榕城人市井生活中最真实的遗存。
△黄小邓/摄
韩祠路口东侧,一座古建筑群和流传街巷的故事,向世人昭示着它不凡的经历和非同寻常的辉煌。这里,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数百年的科举之路。这里,就是全国第二、岭南地区最大和格局最完整的学宫建筑——揭阳学宫。虽历经沧桑年华,多少风流人物、墨客骚人都随时光飘逝,但唯留先民之所遗的文脉,默默叙述着兴衰的历程和古老文明的故事。
△韩祠路 吴桁/摄
揭阳学宫也称孔庙、文庙、夫子庙,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学宫又是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三次在此居住和办公。
△学宫泮池 苏翔/摄
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像一张口口相传的城市名片,坚守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沧桑。又宛如一个高傲的贵族,历经人生起伏跌宕,却依然通透、豁达,并与周边的百姓融成一片,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熏陶周边的人们,没有和百姓产生距离感。
△韩祠路 吴桁/摄
杨财合内酱油门市飘出的酱油香,红日照相馆里记录下的老照片,纺织品公司丝绸门市里的靓丽身影,打铁打锡铺里“当当当”清脆的打铁声都已然远去,但学宫周围的韩祠路上仍弥漫着一种非常儒雅、闲适的气息,市区唯一一条木制电线杆依然矗立。不远处八音树下的花鸟市场,叔伯阿姨们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下棋闲坐、品茶纳凉,体会着那鸟语花香、鱼乐无穷的休闲时光……在繁华落寞淘尽过后,那浓浓的市井味道,显得从容而真实。
2007年,揭阳学宫修缮工程开工启动。如今, 韩祠路,这个榕城极具特色之地,生生不息地吸引着商机和人流,把一个城市最具个性的品质一一展现。这条商业老街从繁华到没落再到重新起飞,它带着历史的优雅从容与现代的活力生机重新回到了城市的舞台。
△学宫广场 黄重明/摄
作为历史人文和商贸传统绝佳载体的韩祠路,如今在秉承传统元素、延续揭阳特质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提取历史文化符号,保留传统建筑的精髓,并融合现代建筑手法,为街区注入新鲜的建筑元素和商业元素。既恢复重现了特色的建筑风貌,又结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积极改良、更新风貌建筑;既因循商业传统,也将时尚的品牌店融入其中。
韩祠路的一砖一瓦,都忠实地记载着关于此段曾经的人文盛景,都是榕城人心中深深的回忆和眷眷怀恋。时间的磨砺,使其中有的古迹归于尘土,只能在字里行间中追忆;有的仍留有蛛丝马迹,用熟悉的名字和模糊的影像述说着岁月的传奇;而有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沉醉在学宫的历史之中,为韩祠路的旧貌新颜而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