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工!”
1月4日,元旦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中山市召开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当天下午3时,翠亨新区在南朗街道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举行工改项目清拆仪式。一声响亮的鸣笛声后,多辆作业车辆开进园区,对园区中近20栋废旧厂房进行集中清拆,拆除面积近70亩。
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是翠亨新区首个动工清拆的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项目,吹响了新区低效工改集中攻坚的号角。
去年以来,翠亨新区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中山市委市政府赋予翠亨新区三个发展新定位,在“东承”战略中承担起“桥头堡”的角色,新形势下,翠亨新区产城空间有待再梳理、再优化。
低效工改将是翠亨新区“刷新”的突破口。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只是起点。在4日上午的全市大会上,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指出,翠亨新区今年将力争推动超千亩村镇低效工业园实施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一批健康医药、机器人等高端主题产业园。
翠亨新区的产城空间升级战
已拉开序幕

2个月啃下“硬骨头”
1月4日下午,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内清拆工作队伍严阵以待,园区企业已全部搬空。
事实上,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清拆和改造工作早在2个多月前已启动。该片区位于村中石狗山山脚下,占地100多亩,共有废品收购厂企45家,已存在运营近20年。一直以来,该片区低效能、脏乱差、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是南朗街道重点治理的区域。
2021年10月底,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卫生水平,加快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翠亨新区将该片区列入首批工改项目之一,集中多部门力量,成立以南朗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执法、消防、应急、国土、市场监管以及南朗村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前期摸排、约谈商户、分类处理不同商户诉求等措施,清拆工作快速取得突破。11月12日,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第一家收购站实施自愿拆除。而在本次清拆工作前,园区厂房清拆工作已完成超过1/3,其中不少为自拆。南朗村党委书记程德乐表示,今天约有20栋厂房集中清拆,南朗村废品收购站项目的整体清拆工作将于1月中旬完成。
从启动转型整治到全部清拆完毕,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用时2个多月,这将为后续改造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南朗村位于翠亨快线旁,离深中通道西着陆点仅10多公里。按照改造计划,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的片区策划和招商工作已同步启动。
对于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程德乐充满期待,他希望借助本村的区位优势,通过该项目改造,腾出空间,招引来自深圳等地的高新产业,带动本村发展。
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清拆现场。
必答题:“1+1>2”
2个月啃下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这块“硬骨头”,背后折射出翠亨新区在低效工改领域的迫切感。
迫切感来源于新的发展形势。在深中通道加持下,来自东岸产业资源已陆续涌进。近两年,翠亨新区引进的项目超过七成来自深圳,这为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也对产业空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翠亨新区迎来了两件大事,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空间管理迫切感。一是中山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翠亨新区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226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另一个是在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翠亨新区被赋予“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三个定位。而在中山“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中,翠亨新区成为“东承”的桥头堡。
党代会上,中山在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首次对翠亨新区马鞍岛片区和南朗片区的产业协同发展作了定位和规划。其中,马鞍岛片区将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争取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吸引优质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建设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南朗片区将打造一批高端主题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创新型高端制造业,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
虽然翠亨新区是中山市最“年轻”的镇街,但其在工改方面也有不少压力,仍存在土地碎片化、土地权属私有化、土地低效等问题。在城市空间管理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东(马鞍岛)西(南朗)片区的产城空间,形成整体协同效应,实现“1+1>2”,是新区的一道“必答题”。

以工改优化“东承”产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