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中山夜经济:“百年老街”里的淘金人)
晚上六点,送走酷热的白天,百年老街——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拉开了夜的序幕。新经济的冲击下,老街的繁华虽已今非昔比,但它仍就是中山最美的夜景,商家和小贩的淘金街。
孙文西路位于中山市城区石岐铁城西门外,古称迎恩街,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拓展。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路,后分为孙文西路和孙文东路。
一条5529米的步行街,实际上凝聚的是中山市6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侨胞们勇闯天涯,祖祖辈辈都将赚来的钱带回家乡,发展家乡的同时,许多乡亲与孙文西路结下了不解情缘。
步行街两旁店铺热闹非凡,街中间不时出现的饮料摊也不落下风,售卖的是近年来流行的干冰,行人从阵阵清凉的水汽中走过,宛如进入仙境。
步行街后面的老巷里,50多岁的潘先生开了一家缝纫店,取名“上海时装改裤脚”,已经有15六年的历史,改一条裤脚收费4元,一直未变,平均每个晚上能改10条以上。
侧面的巷子里,旧三轮车上摆着水果,车上支着一杆小灯泡。招牌上写着“独家风味,免费试吃”,62岁的闫先桂头发花白,但手脚麻利,每天下午五六点,她就开始摆卖,晚上10点左右,她会转至步行街,一直摆到夜里12点,一个晚上能赚100到200元。
老高住在石岐,算是步行街上的“另类”——不抬头,不吆喝,练自己字,他是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售卖的是文房四宝,生意靠老客户帮衬。
和长期经营的摊主不一样,游客给年轻妈妈小陈带来的是兼职机会。她是步行街上送礼物推广微信号的一员,每让人加上1个微信她就能赚到1元钱,做一个月兼职,最多能得到2000多元。
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随着时针走到11点才开始缓慢而不舍地消退,但霓虹灯依旧亮着,人少的步行街,依旧是城区最美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