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甘肃】今年6月,甘肃科技馆作为全省科普教育核心阵地再获重要认可,成功入选两项省级重要资源清单:甘肃省第一批免费开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资源清单和甘肃省“教联体”建设首批资源清单。这标志着甘肃科技馆在推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实践成效得到充分肯定,其联结学校、辐射社会的“第二课堂”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
“大实验室”开放:链接课堂与实践
依据省级科学实验室开放计划,甘肃科技馆将以“免费开放的超级科学实验室”的全新身份,为“双减”背景下渴求优质科学教育的学生打开实践探索的大门。通过组织中小学生观摩体验各种科普展品、参与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原理和应用,为中小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资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社会大课堂与学校主阵地有机衔接,让课本知识在互动体验中“活”起来。
“教联体”枢纽:融通家、校、社资源
成为“教联体”资源清单成员,凸显了甘肃科技馆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生态中的关键节点作用。甘肃科技馆为学校团体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和精细化预约服务,保障学校研学活动顺畅高效进行;紧密结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及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研发适配性强、趣味性高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主题展览、科普剧等专属教育活动,将科技馆空间转化为生动的校外课堂。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星火赋能——甘肃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行动”,带动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单位同频共振,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此外,积极联动高校等社会力量,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供给。
联动高校“星火馆”,拓展科普新维度
在省科协指导下,甘肃科技馆有序推进中国科协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项目落地见效。组织动员省内10所高校开放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工程中心、科学中心等多种类型星火馆60个。经过省级遴选推荐和中国科协最终评审,我省有3所A类、3所B类、4所C类高校入选。后期将依托平台优势,组织高校星火馆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等重要节点开展如“千名青年共探星火馆”等面向青少年的特色科普活动,引导省内高校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和科研资源富集优势,打造高校科普品牌,使高校资源成为滋养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源头活水”和课外延伸的“第二课堂”。
下一步,甘肃科技馆将以入选省级“双清单”为契机,持续深化“三基地一平台”建设,通过强化馆校协同机制、优化科普资源供给、创新科学教育形式,进一步发挥联结学校、辐射社会的“第二课堂”功能,为教育“双减”注入更强劲的科普动能。(孙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