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是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线,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这里的有着中国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长城。
乌鞘岭,东望陇东,西驱河西,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它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登高望远,乌鞘岭就像一条巨龙。头西尾东,安然卧于重山峻岭之间。
图片来源:网友菠萝叶子旅行记
这里的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由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工具等条件,当年在乌鞘岭上修筑长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然,它也印证的汉帝国的强大实力。
在这里,我们能听到两千多年前英雄的呼吸,甚至看到了当年的战壕,它是是两千年前的大汉温度。
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从此兵出河西,把广大的国土纳入大汉的版图,汉武帝认为长城能很好地防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于是在这里修筑了长城,上坡挖壕,下坡堆垄,并夯土修筑了城墙。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汉长城位于明长城东部,始筑于汉元狩三年,为夯土板筑,因长期自然风化基本被毁,沿线烽燧墩绝大部分成为馒头状。汉将辞家开疆拓土,铁骑隆隆踏破天堑关隘,直捣匈奴,乌鞘岭长城就是这历史的见证。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乌鞘岭明长城由夯土筑成的墙体延绵不绝,穿越草原,奔向雪山之巅,是中国万里长城海拔最高的一段。相比汉长城,乌鞘岭上的明长城整体保存更加完好。万历年间,明朝政府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进攻,又在汉长城的基础上增修了坚固的“边墙”,夯土筑就的城墙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巍峨高耸的雪山,银装素裹,冰封雪飘,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岁月的痕迹在乌鞘岭长城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赋予了它沧桑而厚重的魅力。踏上这段古老的城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蜿蜒起伏的明长城如一条巨龙,盘踞在群山之间,与远处白雪皑皑的马牙雪山相映成趣。立于烽燧之下,劲风猎猎,雪线遥望,芨芨草飒飒有声,一群群牛羊点缀山间,从这一切的景象中,依稀还能找寻到千年沧桑变迁的影子。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山间绵延起伏的长城,被高原的烈风吹了几百年,布满了风蚀洞孔,岁月的痕迹在这里尽显无疑。它们虽然孤独寂寞,但它们的一沙一尘回荡着英雄长歌,满载着热血咏叹,书写过文明的奇迹。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千年以来,乌鞘岭长城就这样挺立于大漠戈壁、雪山之巅,横卧于千里荒原,任凭风吹,雨打,日晒,沙埋,长城虽老,气势犹存,残垣断壁中仍窥得见千百年前那段宏伟的历史。
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
历史的印痕从未在陇原大地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悄然消失,而是附着在一座座古长城上,一截截古城墙上,一抔抔黄土上,向不远千里前来探视的人们,解说着这片土地上过去的故事。走近它,触摸它,感受它,带你体验全新的古长城历史!
图片来源:Li子猫猫社
近几年,天祝县境内长城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为天祝长城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筑牢根基。如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联合各方力量,持续加大保护力度,通过数字化建档、定期巡查修护等方式,让古老长城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向世人诉说往昔辉煌,也为后世子孙留住珍贵的文化瑰宝。
来源:综合中国甘肃网、新华社(仅用知识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图文视频根据互联网及公开资料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