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市假日经济活力四射,餐饮、旅游、购物、娱乐等消费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彰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与消费潜力。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全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促消费活动190余场,累计发放消费券2793.46万元,参与企业857户,客流量高达75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12亿元,带动消费额近4000万元。
“家里还用的是老式洗衣机,很不方便。这款洗衣机不仅节能还很智能,就趁着优惠活动买了下来。”2月15日,在崆峒区解放路三友电器选购洗衣机的市民陈光明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各县(市、区)通过线上、线下,精心组织了各种年货节等优惠促销活动,为春节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崆峒区商务局在中心城区各大商圈开展了崆峒区2025年“新年焕新家·家电焕新潮”家电年货节活动及新春年货大汇集专场、2025网上年货节专场、美食餐饮促销专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促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掀起了选购热潮;崇信县依托“新春悦购·家乡好物”网上年货节,在抖音、快手、视频号、淘宝平台连续举办崇信红牛系列产品、崇信苹果等5个特产直播销售专场。同时,联合县新世纪超市、供销惠民超市、农文旅特色体验馆等线下门店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静宁县以“助商惠民·新年缤纷惠”为主题,在东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2025年迎新春年货节活动,通过引导支持全县商贸流通企业推出优惠政策、丰富优质供给,有效落实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推动全县商贸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展示我市商贸服务品质和形象,促进服务消费稳定增长,1月24日,市商务局向全市商贸服务行业发出“春节期间重点商贸消费场所不打烊倡议”,引导全市主要商贸企业(商户)大年初一至初七正常营业,为域内外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全市参与生活物资保障的248家商超、粮油、物流快递、电商企业开业率为95%,其中6户省级重点保供企业,9户市级重点保供企业,36户县级重点保供企业全部正常营业。
“春节期间重点检测的24家3000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累计完成销售额1798.4万元,37家1000平方米以上超市累计完成销售额6051.9万元,65家年营收200万元以上餐饮企业(门店)累计完成销售额329.9万元。全市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5.4%。”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1月26日10时31分36秒,静宁县移动公司门店售出全市首台享受国家购新补贴政策的手机,标志着我市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正式落地。
据了解,市商务局深入落实国省加大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持续推进汽车、家电、家装等产品以旧换新,全市第一批参与2025年甘肃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236家实施企业全部录入“甘快办”信息平台。同时,各相关企业及门店结合当地春节消费特点,推出多类实用价值高、优惠力度大、覆盖范围广的过年“新”礼包,并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高频次开展政策的宣传与解读。截至2月16日,全市共申报8288单,带动消费2772.8万元。其中数码3C类申报5014单,带动消费1484.3万元;家电类申报3095单,带动消费1192.9万元;家装类申报149单,带动消费89.3万元;电动自行车类申报30单,带动消费6.3万元。
除此,春节期间,市商务局还联合市县总工会、财政局组织55家零售、餐饮、住宿限上商贸企业和限下重点企业,开展了平凉市“喜迎新春,嗨购平凉”部门事业单位工会会员消费券发放活动。截至目前,已发放消费券2573.46万元,带动消费1555万元,预计到3月30日活动结束可带动消费6800多万元。
在春节期间市场保障方面,市商务局积极组织保供企业加强货源组织,认真研判节假日期间人流、物流、天气变化趋势,做好消费需求分析,紧盯天气变化,指导各县(市、区)商务局督促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大备货力度,及时联系兰州高原夏菜交易市场、银川四季鲜批发市场等市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达成应急状态下蔬菜供货协议,随时调运保障市场供应,全力保障物流畅通。
“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做好产销衔接,提前备足货源,指导新阳光批发市场与咸阳新阳光市场形成保障供应预案,在需要时加大蔬菜进货品种和数量。”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阳光批发市场每天蔬菜进场量稳定在1000吨以上,可满足突发情况时蔬菜市场供应,确保应急状态下物资供应货源充裕、渠道畅通、保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