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喜庆的社火表演、美轮美奂的面塑造型、神奇精美的剪纸艺术、妙笔生花的各式年画……春节假期,平凉各县(市、区)立足本地特色,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组织各类非遗节目展演活动,集中推介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产品,在全市城乡营造了浓厚喜庆的节日氛围,也充分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让灿烂的非遗文化为春节增添年味儿,活态呈现平凉群众独特的年俗礼仪、民风气质和精神特质?今年开年伊始,我市启动了为期1个多月的“平凉市非遗年货购物月”活动,在形式多样的文化表演活动中集中展示、销售全市多个县(市、区)的非遗项目,为群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年货大集”。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通过搭建虚拟展厅、举办线上直播等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市民能够便捷地了解和购买非遗年货,同时线下设置了多个非遗项目展示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市文旅局非遗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购物月活动在突出展示展销之时,还举办了多场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面塑、刺绣等手工制作课程,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对非遗的兴趣。
截至2月14日,非遗年货购物月举办各类活动50场(次),非遗年货销售额总计达71.9万元,参与店铺55家、非遗工坊11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中华老字号店1家,涉及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39个。
题材丰富、诙谐幽默的春官诗,是平凉市民正月必不可缺的社火表演形式。春节期间,为传承、发扬这一非遗瑰宝,我市举办了“2025年春官说诗培训班”,培训非遗工作者、春官说诗艺术传承人、春官说诗爱好者50余人。期间,学员们“你方说罢我登台”,在同台竞技中提升了水平、展示了风采、传承了文化。同时,还举办了春官说诗展演活动,大量游客和群众被吸引参观,场面火爆气氛热烈,每天都有群众主动上台表演,累计吸引群众2000余人(次)。
据了解,我市以春节入列联合国非遗名录为契机,精心策划了“祥蛇点翠·簪启新程”——非遗传承亲子体验活动、非遗民俗文化战鼓打擂集中展示展演活动以及非遗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景区等各项实践活动,还举办了美食类非遗项目宣传视频线上展播、非遗剪纸线上展和春官拜年视频线上展播。各县(市、区)精心组织、各乡镇村组积极参与,全市乡村地区共开展社火等非遗展演11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22万人(次),红红火火的非遗文化活动,为全市人民和广大游客献上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平凉的地域特色文化,强化了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也提高了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更好的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市文旅局非遗科负责人说,下一步全市非遗保护将坚持秉初心、守根脉、传薪火,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通过扎实做好普查、宣传展示展销、申报等各项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