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胥富春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在这个充满喜庆与温馨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奉献诠释责任,以行动守护安全。2月3日(正月初六),记者走进华亭煤业集团山寨煤矿,深入掘进工作面,探寻他们别样的春节坚守。
今年1月16日,山寨煤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这一成绩背后,是全体干部职工无数的努力与付出。刚踏入山寨煤矿,就能感受到这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无论是在场面的办公区、生活区,还是进入井下的运输巷道、生产一线,不仅安全标语多、警示标志多,而且各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安全措施遍布生产环节。
记者这样的外来人员偶尔下井,且有安全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仍然按照要求接受了安全培训,亲笔答完一份安全考试试卷,成绩合格后方被许可下井。
“安全至上,思想必须先行。”山寨煤矿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抓安全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每一位职工都带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投入工作。为了将安全意识深植心间,山寨煤矿还推广独特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执行文化,从思想根源上为安全生产“培根”。
用制度管人管事,是他们安全管理的基本抓手。127项安全管理制度、379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都经过精心修订,作业人员安全站位“100个严禁”、安全生产“66条禁令”等规定细致入微。这些制度可不是一纸空文,而是通过建立“五合一”事故警示教育机制、现场跟班写实和安全包保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的,确保落到实处,为安全生产筑牢根基。
在各个工作岗位,记者看到详细的安全责任清单,真正做到了“一岗位一清单、一岗位一考核”。在全矿,上至管理人员,下到普通员工,都积极投身反“三违”行动,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而且,对外包施工队伍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三零”作业的严格管控,都展现出他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严谨态度。
在一处巷道的顶端,挂着许多黄色水袋,山寨煤矿通灭队瓦检工王浩东告诉记者,这个是隔爆水袋,井下一旦发生爆炸,冲击波会打开这些水袋,里面的水就会迅速下泄,阻断爆炸引起的冲击波,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记者历时40多分钟,换乘3次“猴车”,巷道内累计步行约两三公里后,到达煤矿掘进工作面,这里离井口垂直深度500多米,9名工人正在做支护。山寨煤矿安检小分队队长马彪彪告诉记者,掘进机由司机操作向前推进2米多的深度后暂停退后,其他工人将巷道掘进部分用支柱和护网支撑起来,然后掘进机再向里推进,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拓深巷道,为采煤打好基础。
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标准进阶一小步,安全保障便能跨越一大步。为了达到更高标准,他们深入开展宣贯和培训活动,对照新版考核定级办法,精心打造标准化采掘工作面和机房硐室。如今,矿井已成功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一级矿井”验收,这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高度认可。
科技在山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先进的远距离供电、供液设备,自动化综放及综采工作面,还有各种智能化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不仅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还大大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引进掘锚一体机、扩安一体化成套装备,攻克了27°大倾角冲击地压厚煤层开切眼综掘技术,填补了国内首次超过20°大倾角开切眼综掘施工技术空白。积极实施5G一体化融合基站无线通信及精准定位系统建设和“智能化+本质安全”“互联网+安全监管”应用,实现“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环节与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综合集成与数据联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工作室获评甘肃省第三届“优秀创新型团队”,自主研发的科技项目《山寨煤矿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末期三角煤回收技术研究》节约生产成本3725.44万元,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党建引领在山寨煤矿同样成效显著。党委头雁领航、党支部强基赋能和党员先锋创效“三项工程”深入实施,党员攻关组和先锋队活跃在生产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丰富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以及用心办好的民生实事,让职工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新春佳节,当大多数人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时,山寨煤矿的职工们依然坚守岗位。他们的付出,换来了矿井的持续安全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