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意盎然的海绵绿廊到设施完善的城市街道;从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到筑牢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安全防线;从蓬勃发展的海绵产业到幸福美满的市民生活……平凉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深深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建设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护山、固塬、治水、润城”一体统筹、融合推进,切实提升了城市韧性,改善了流域生态,扮靓了人居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的双重飞跃。截至2024年底,海绵城市建设的达标面积由申报前的11.23平方公里增加至27.3平方公里,达标比例从26.74%提升至65%,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更是达到了25万吨。
绿意盎然,海绵理念与城市共融
海绵化改造后的平凉,色彩更斑斓、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时时处处皆是风景。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平凉精心谋划海绵城市建设,将城市与自然基底有机结合,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在“固沟保塬、润城治河”理念指导下,危险的山体、塬面经过削坡处理,焕发新机、绿意盎然。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和城区面山护沟保塬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如火如荼,沟道里,拦蓄坝如一道道屏障,守护着城市的安宁;防护林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安全;生态湿地的建设,更为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机。
以“海绵+”生态廊道建设为主线,平凉结合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龙隐多功能生态公园、活力公园、体育运动公园等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中,玄鹤园、甘霖园等口袋公园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如同一块块会呼吸的“海绵体”,将分散的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了11万平方米的带状海绵公园。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感受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
平凉深入探索黄土高原河谷地区防洪排涝系统治理、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生态修复3种示范模式,累计建成集中连片区3个、典型项目37个。连续两年成功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典范,崆峒区成功入选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平凉市城区街头口袋公园、崆峒大道等7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形成了一批可展示、可复制、可示范的亮点工程,为黄土地区、河谷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建设模式。
设施提升,城市品位绽放新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平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在改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韧性、城市更新行动中,充分融入海绵元素,让城市道路从雨水问题的重要“易发地”转变为首要“解决地”。
在新建、改造道路中,平凉巧妙地将海绵元素融入其中,完成道路畅通工程25条16.68公里,老旧道路改造27条39.55公里,切实增强了道路雨水消纳滞蓄能力,减少雨水外排34.5万立方米,污染去除率达到30%。同时,创新建设思路,将文化元素融入主题游园,园内停车场、公厕、阅书亭、售卖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休闲椅凳及健身器材的添置更是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服务功能,营造了层次丰富、景色优美的生态绿廊,让城市更具韵味、更有品质、更加宜居。
老旧小区焕新颜,居民幸福指数飙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平凉,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行动紧密结合,以解决积水内涝、配套不足、设施老化、雨污合流、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创新“居住小区微改造”模式,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在崆峒区世纪花园、新北嘉园、陇东明珠等老旧小区,透水地面、碎石渗透带、雨水调蓄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溢流通道等海绵城市设施应有尽有。这些设施不仅实现了雨水先经“海绵体”消纳、再排往市政管网的目标,更在示范期内累计完成居住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45个,有效解决了小区内涝问题,提升了绿化品质,改善了居住环境。如今,这些老旧小区的路平了、水通了、景美了,充分彰显了海绵城市建设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效。
防洪排涝,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治理城市内涝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平凉以中心城区“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围绕“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构建了“泾河为干、多沟汇流”的防洪排涝通道体系,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着力打造形成超标雨水、过境洪水、境内山洪协同防治工作格局。
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平凉充分利用城市绿色节点,连点成面,形成防洪排涝调蓄空间,持续完善“八沟一河”、城市主干道和绿地、调蓄、管网相结合的大排涝系统,不断提高超标降雨应对能力。同时,为解决中心城区易涝点问题,对原有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设施、人行道地砖进行病害修复和提标改造,累计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4公里,排查修复雨水管网47公里,消除积水隐患点23处。这些举措充分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积水、倒灌等问题,提升了城市超标降雨应对能力,城市韧性显著增强。
抢抓机遇,海绵产业蓬勃发展
为切实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平凉抢抓机遇,高效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以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全力培育海绵产业,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提高生产水平、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平凉将科研、生产、运用紧密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海绵城市产品生产线,并引进专业技术团队成立中建研建材研究院。该研究院研发的PC透水砖等8项海绵城市产品,已获得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材料选择,更为平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美丽、更宜居、更有品味。海绵城市建设,让平凉面貌焕然一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严技术标准、更实工作举措、更大推动力度,提质提效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推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取得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