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秀美安澜,巍巍祁连壮美如画。美丽甘肃的山水画卷里游客如织、赞誉不断。
这幅生态画卷,有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检察蓝”。这抹“检察蓝”折射出全省检察机关结合“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等,依法履职尽责,以法治之力助力美丽甘肃建设,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蓬勃活力。
做实恢复性司法
创新生态检察模式
2024年6月14日,武威检察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武威检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多方协作取得重大进展。当日揭牌仪式上,武威检察机关向林草部门移交了第一笔生态损害治理费1120万元,助力提升生态环境公益保护水平。
“武威境内荒漠戈壁交错,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增加植被、涵养水土、固碳减排显得尤为重要。”武威市林草局副局长柴长春在代表林草部门接收资金后表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重惩治更重保护,同步推进治理和修复工作,将收缴的碳汇资金及时移交林草部门用于生态修复,有力解决了生态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
据介绍,该基地依托武威市凉州区碳汇林项目而建,集协作机制、损害赔偿、修复治理、志愿代偿、荒漠化治理等功能于一体,做实恢复性司法,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复植复绿修复治理相结合,在促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据了解,为了协同配合、完善保护格局,省检察院与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等6家单位共同制定《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协作工作办法》,健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衔接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为实际办案提供依据。全省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移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5件,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12件,涉及损害赔偿资金2.65亿元。
与此同时,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守护母亲河基层行”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活动,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黄河文化保护、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等方面积极作为,守护黄河甘肃段秀美安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检察支撑。
加大普法宣传
为生态保护凝聚力量
2024年5月6日,卓尼县公安机关向县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公安机关查明,2023年4月至8月期间,当事人沈某在未办理任何相关林业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开垦林地、天然牧草地用于种植药材,改变林地、草地用途,造成林地、草地植被被毁坏。
2024年7月22日,卓尼县检察院对沈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年8月23日,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沈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并对其破坏的生态进行恢复,在被开垦林间空地种草,并保证种植成活率3年保持在85%以上。
判决下达后,沈某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种草20余亩,并由林业主管部门现场进行验收,确认补种草地面积达标,长势良好,达到初步验收标准。
“林地、草地可不能随便开垦……”县检察院在对草地后续成活情况进行跟进监督的同时,针对当地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以案释法开展普法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据统计,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共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702人,立案办理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708件;坚持打击、保护、修复、治理一体推进,加大释法说理力度,持续加强“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建设,补充“益心为公”志愿者39名,提报各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536件,参与检察公益诉讼办案1276人次,强化公益诉讼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力度,凝聚专业志愿者智慧优势,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育亮点创品牌
做优生态检察
天河热土,陇上江南,“水天‘益’色”,只此青绿。天水市检察院立足天水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将检察文化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用忠诚履职守护烟火人间,守护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
1月8日,省检察院发布了12个2024年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天水市检察院创建的“水天‘益’色”公益诉讼检察品牌成功入围。
据了解,全省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到品牌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创育生态检察亮点品牌。兰州市打造了“黄河水清·水润兰州”公益诉讼品牌,庆阳市检察机关开展“红+绿”公益诉讼检察特色实践,定西市检察院探索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检察保护定西实践基地,陇南建立“陇南生态检察官制度”,甘南州玛曲县检察院创建黄河首曲检察工作品牌……持续提升甘肃生态检察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全省进一步深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交办督办工作办法(试行)》,规范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交办、督办等工作,提高办案质效,助推督察问题整改;建立健全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衔接转化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省检察院通过部署专项活动,盘活全省公益诉讼检察资源,强化行业类突出问题的系统治理,并指导各地针对黄河、祁连山等的生态保护,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共同解决流域治理难题。
据介绍,全省各地检察机关还联合四川省、陕西省、青海省检察机关出台专门意见,建立协作机制,协同加强大熊猫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力度,着力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