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GBA产业创新技术沙龙「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专场与广州成果转化天河基地顺利召开。现场来自数据科学企业、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平台方的五位代表者,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出发,分享数据在采集、分析、应用、运营各环节的技术难点、最佳实践和创新场景。
活动现场,演讲者从不同角度做出分享,探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行业的落地实践程度,尝试为各自场景下的实践和技术融合产生新的启发和借鉴。
(嘉宾合影)
会议正式开始前,GBA产业加速中心CEO胡湛湛博士上台致辞,简述了本次活动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术业有专攻”,每家企业都有各自擅长的技术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二是“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系统性的过程”,在数据纵向的链条上,数据应用如何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数据分析是否可以演化成产品和服务,都需要研究。胡博士表示,希望今天的产业技术沙龙可以把这两个关键点串联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深度交流、开展生态合作的机会。
(GBA产业加速中心CEO胡湛湛)
工业升级道路上数据科学的三个谜题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顾问管震在演讲中提到,数字化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已被多方研究证实,平均而言,数字化领导者的利润可以比行业竞争对手多26%。虽然工业企业大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依然相对缓慢。工业场景里海量的缺乏打好标签的数据、复杂的数据格式、各类工业软件之间形成的数据孤岛以及长期以来关于数据确权的争议是应用落地的核心难点。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顾问管震)
零代码DI为企业数字化赋予新生命
悉息科技CMO荆天为在演讲中提到,悉息科技通过其独有产品:DI(Data I intelligence)零代码平台,使用无代码技术赋能工业数字化。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支持专业的业务人员在不懂IT技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敏捷地创建业务应用,让懂业务的人来完成企业数字化,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速的响应时间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悉息科技CMO荆天为)
大数据标签和分析导图应用
佰聆数据的姜磊博士分享了佰聆数据对于大数据标签的深度理解,姜博士认为,标签作为“数据高度提炼和归纳得到的特征标识 ”,是从“看数据”转变到“用数据”的关键手段,架起了数据与行动之间的桥梁,是一切分析和智能决策的基础。姜博士分享了佰聆数据在电网台区线损治理的案例,结合影响台区线损的特征指标及线损合理值预测模型,对台区线损治理的优先级进行标签标记,以此辅助电网公司制定差异化台区精准降损工作。
(佰聆数据高级副总裁兼CTO姜磊)
关于车联网数据智能的思考
数果智能副总裁、数字化转型专家戴梦岚介绍了数果智能在车联网方面的解决方案和底层的技术架构。他提到,车联网涉及到性能数据、工况数据、车况数据、环境数据等海量的多元异构数据,且具有时序性、关联复杂的特征,而当前不论在网络还是技术上,对数据的采集和治理都带来挑战。
(数果智能副总裁、数字化转型专家戴梦岚)
约克数字化转型实施(质量大数据)感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江森自控-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高级工程师韦留坤在开篇提到,江森自控-约克广州工厂在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离不开高层在战略层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顶层规划,以及清晰的按照业务痛点所制定的转型roadmap。
(江森自控-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高级工程师韦留坤)
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完成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GBA产业加速中心作为立足大湾区、面向国际的产业创新加速平台。将持续关注“云物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湾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对象,充分汇聚政府、产业、资本、市场、技术等关键要素资源,打造数字化转型闭环生态,全面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