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0》。同时,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所长、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李江副巡视员、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范小红主任等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本次发布的《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0》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对广州城市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则从分析国际国内化妆品产业创新与发展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潜力与短板,提出了措施建议。
一、广州城市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据《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0》报告显示,2019年,广州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新发展动能加速壮大,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发展特点如下:
(一)广州城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以2010年100分作为基数,2019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252.98分,较上年提高28.03分(见图1)。2010-2019年,广州创新指数年均增长10.86%。与2010年相比,2019年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明显,2010-2019年年均增长19.95分;其次是企业创新,年均增长16.82分;创新环境年均增长16.36分,创新资源指数年均增长14.86分。
(图1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
(二)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凸显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创新资源进一步聚集。一是广州市科技经费投入规模持续提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达677.74亿元,较上年增长12.92%;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87%,较上年提升0.24个百分点;广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51%,较上年提升1.98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人才资源进一步集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33.76人年/万人,较上年提升9.86%;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20.8万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图2 广州创新资源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壮大
随着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广州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企业创新活力日益增强。一是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明显提升。二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
(图3 广州企业创新二级指标得分)
(四)科技创新绩效日趋显现
研究表明,创新绩效是广州2019年城市创新指数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广州市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活跃技术交易市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成长迅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达12099家,较上年增加411家。二是技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技术转移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1273.36亿元,较上年大幅增77.01%。三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到3.86%,比2018年提高了0.6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20.99万元/人,较2018年提高0.25万元/人。
(图4 广州创新绩效二级指标得分)
(五)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广州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持续优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有效改善。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总额为496亿元,比2018年提高了20.39%;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年发放贷款额达48.41亿元,较上年增加5.32亿元。二是科技人才储备能力持续提升。广州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为115.3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6.66万人。三是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广州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63家,增量与总量排全省第一。
(图5 广州创新环境二级指标得分)
(六)广州各区创新发展各有侧重,亮点纷呈
报告中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度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明显提高。黄埔区、天河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分别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综合得分均超过80分。广州各区科技创新各有侧重,亮点纷呈。
二、广州化妆品销售额全年逆势增长,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从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创新进展、市场环境、市场品牌等方面展示了广州化妆品产业整体发展面貌。据报告显示,广州化妆品产业技术发展具备以下特征:
(一)集聚企业数量大,备案产品品种多
广州集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1800多家,占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37.5%,其中,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超过100家,凸现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主体集聚的巨大优势。从备案产品看,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平台备案的产品有184万多种,而由广州地区化妆品生产企业备案的产品超过100万种,占比达到54.3%。
(图6 广州化妆品生产企业分布情况)
(二)产业链完整,集群优势明显
广州建立集生产、检测、研发、展示为一体的化妆品产业特色园区,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其中,白云区的化妆品产业基地,花都区规划的“一核四园”化妆品产业集群,黄埔区集聚一批国际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从化明珠工业园的 “从化美都化妆品产业基地”等园区,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广州化妆品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三)技术创新全国领先,研发成果丰硕
广州化妆品产业专利技术全国排名第一。专利检索显示2010-2019年广州拥有化妆品专利共8027件,包括发明专利申请6255件。其中7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数量及质量均位居全国之首。广州学者近10年在《J EXP MED》、《J INVEST DERMATOL》、《FREE RADICAL BIO MED》等影响因子较高的化妆品期刊上发表文章154篇,约占全国10%。
(图7 中国主要城市化妆品专利申请数量)
(四)明星单品突出,创新创业环境良好。
广州有卡姿兰、美肤宝,丸美、水密码、温碧泉、韩后、婷美、植美村、蓝秀等具有创新性、市场占有率高的明星产品。创新创业活动也十分频繁,发展前景看好,近年来创业投资对广州化妆品产业关注度高,经常出现千万元级融资活动,本土品牌完美日记成立三年登陆美股,市值逾122亿美元。目前广州化妆品企业在主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达9家,被业界称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硅谷”。
报告也指出了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存在的短板,如:高端研发人才缺乏,检测认证体系待完善,原料技术与国际龙头差距明显等。《广州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客观真实分析了目前广州的化妆品产业现状、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对化妆品行业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对广州加快推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